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被背刺了
    清冷的风吹着灰蒙蒙的天,带起了裙摆,掀动了衣袖,也惹来了怒骂,不甘心地呼啸了一嗓子,迎面看到了一个腰间别着两块笏板、迈着八字步的官员,呜地一声跳了起来。</br>  风高而去。</br>  礼部尚书李叔正眯了眯来人腰间的笏板,还有僵硬的袖子,不自然地后退了一步,痛苦的记忆猛地踩到了眼前,清晰可见。</br>  任昂嘴角抖动,也跟着后退。</br>  李叔正可是提醒过自己,但凡见到这家伙身上多带了几个笏板,那就躲开一点,他是真敢发疯打人啊。最令人头疼的是,就是削了他的爵位,那他也能蹦跶起来……</br>  何况大远航的封赏还没落下来,就是他闯了滔天的祸,只要不是满门的事,那等土豆、番薯产量被证实后,他就能翻身,而挨打了的人,那可是结结实实挨打了……</br>  李文忠看着走过来的顾正臣,多少有些诧异,开口道:“你带这么多笏板,不会又是想打人吧?他们弹劾他们的,不至于为了这点事折腾掉爵位。”</br>  顾正臣露出了洁白的牙齿:“曹国公说什么话,奉天殿威严肃穆,乃是皇城重地,君臣议事之所,谁敢殴打七八个,十几个官员的,只是奏报的事多且繁,写在笏板之上避免忘罢了,不信你看……”</br>  汤和凑了过来,扫了一眼:“果然,这名字挺多的,李尚书,赵侍郎都在列。”</br>  李叔正、赵俊打了个哆嗦,不敢看顾正臣。</br>  顾正臣咳了咳:“哦,那应该是拿错笏板了,容我换一换。”</br>  说着,顾正臣从腰间取出一个笏板,将手中的笏板插了回去,这下不是名字了,而是国事。</br>  御史祝同抱着肚子,对一旁的御史道:“我腹痛难忍,今日便不上殿了……”</br>  娘的,惹不起啊。</br>  自己看官员弹劾的火热,也凑了一把热闹,还去了定远侯府外面想弄个万民书什么的换点名声,料定的是顾正臣在风雨满城时不会冒头,这才大胆地干。</br>  可现在——</br>  他来了,还带了好几个笏板,这分明是要打人啊。</br>  上一次他发疯,官员血溅奉天殿!</br>  再来一次的话,这他娘的谁受得了?</br>  当御史的又不是说天天必须上朝,反正不打考勤啥的,一个月就那么一点银子,拼什么命啊。</br>  诸位,咱先走一步……</br>  顾正臣时不时看向文官那里,还拿着笏板打个招呼,笑得灿烂一些,当序班曹志走过来查看时,督察院的御史比往日来的少了,给事中也不见了几位,之前看到来了的主事也没了影子。</br>  得,人少点就少点吧,秩序摆好就行。</br>  随礼乐入殿,群臣山呼。m.biqubao.com</br>  朱元璋精神饱满,面带红光,心情很是不错,说话也比往日里和气了许多,可还没说两句,就看到了躲在邓愈身后的顾正臣,呵呵笑了笑,玩味地看了一眼文臣方向:“奏事吧。”</br>  礼部尚书李叔正不想出风头了,弹劾什么时候都可以,没必要挑可能挨一顿揍的时候弹,虽说文人有风骨,可骨头挨一下也疼啊。</br>  任昂眼看李叔正不说话,自然也不跟。</br>  户部尚书曾泰见没人出班,索性走了出来:“陛下——”</br>  百官齐刷刷地看去。</br>  曾泰浑身一紧,赶忙说:“土豆催芽已经完成,钦天监言说寒冬已过,即便是偶有春寒袭来,也不会久滞,后日天晴,适合耕种土豆。”</br>  朱元璋点头:“准了,后日休朝,群臣同往。”</br>  “臣领旨。”</br>  曾泰领旨退了回去。</br>  吏部奏报地方官吏缺额之事,兵部奏报北方长城增筑之事,工部奏报疏浚河道之事……</br>  官员站出来的虽然不少,可今日奏报,比往日少了许多戾气。</br>  就在朱元璋寻思着官员是不是没了胆量,不敢弹劾顾正臣时,工部侍郎赵俊站了出来,沉声道:“陛下,臣弹劾定远侯欺君罔上,勾结勋贵……”</br>  一腔正气若是没了,还当什么官!</br>  别人不敢做,不敢说,那就让自己来!</br>  赵俊一番话,点燃了文官集体的斗志,既然有带头的了,那自然要跟,写了那么多字,浪费了那么多笔墨,胳膊都酸涩了,结果递上去的奏折硬是没个声响,说到底还是皇帝袒护!</br>  这份苦也是顾正臣造成的,一起骂!</br>  留下来的御史也开始指出顾正臣诸多罪行,一时之间,朝堂乱成一团。</br>  朱元璋笑了。</br>  这才对嘛,总不能一个个都怕了顾正臣,该骂的时候就骂,朕也高看你们几分,心里也舒坦。至少证明,顾正臣没与文官勾结到一起,这样咱就能左右制衡,若是文官都不敢说话,被压制了下去,朕反而不安心。</br>  就在朱元璋欣赏文官的风采时,突然武将班中走出了一个将官,声音粗犷,高声喊道:“陛下,臣也弹劾定远侯!”</br>  这话一出,文官狂喜。</br>  李文忠、汤和、邓愈侧身看了看,又看向顾正臣。</br>  顾正臣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出班之人。</br>  朱元璋目光扫了扫,淡然地开口:“兴武卫指挥佥事周召对吧,你为何弹劾定远侯?”</br>  周召用余光看了一眼顾正臣,然后低下头喊道:“陛下,定远侯在远航途中多有不法事,任用私人,培植亲信,还滥杀无辜,屠戮异族,宠溺女人,放纵不羁。”</br>  “返京之后,还控制着水师船队,不经水师都督府便调动蒸汽机船出海!臣以为,若是皆如定远侯这般,大明水师船队迟早不是陛下的,而是他定远侯的!”</br>  一番话,令群臣炸响。</br>  李文忠嘴角动了动,目光变得阴冷起来。</br>  邓愈心头一沉。</br>  汤和侧过身,盯着地板沉思。</br>  今日之事,有些诡异啊。</br>  周召,这可是跟着顾正臣远航过的将官,他站出来弹劾顾正臣不法事,那可比文官那点事狠多了,一击,那就是冲着顾正臣的老底去的,意在毁了顾正臣在水师里的地位与权力。</br>  偏偏这人还是跟着顾正臣远航过美洲,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之人。</br>  朱元璋呵呵两声,将目光投向顾正臣:“定远侯,你不打算说几句?”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53_153662/7903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