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试验田,荣耀田
    城外老农赵大灶挑着扁担,站在人群后面排着队,头上裹着破旧头巾的王守业从一旁走过,又退了回来,看着赵大灶喊道:“这不是隔壁村的赵三爷吗?怎么,就你家那三亩地也要凑个热闹?”</br>  赵大灶见人群动得很慢,索性将扁担放了下来:“王五郎,你家地二十亩也未必能选上,这凭的是运气,何况,我可不是空手来的。”</br>  王守业看了看扁担,眉头一紧:“你这是挑着粮食来的?娘的,还以为你要卖粮,感情你这是打算使手段啊。”</br>  赵大灶拍着胸脯:“我家是上田,肥沃得很,哪一年亩产不比你家多个三五斗,选我家地种土豆准没错。”</br>  王守业跺脚:“我这就回家挑粮食去!”</br>  应天府衙。</br>  府尹曾朝佐坐在后堂,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就开始对同知罗乃劝、吴一川抱怨起来:“定远侯倒是会给府衙找事做,皇室不是没地,格物学院也买下来了八百多亩地,还不够吗?”</br>  “非要让百姓参与进来,将威严的府衙弄成了菜市场,乱糟糟的,连个正常办公都做不到了,岂有此理!两位同知,这事怎么办,若任由如此下去,土豆一日不种,咱们府衙一日不做事了不成?”</br>  罗乃劝不吱声。</br>  定远侯的安排谁也不敢拒绝不是,如此大的事,皇帝一句话都没说,显然是默许了。</br>  在这种情况下,应天府衙只能照办。</br>  脸上坑坑洼洼,容貌有些恐怖的吴一川倒是相当镇定,对曾朝佐道:“曾知府,百姓想看看高产农作物在自家地里长出来,定远侯既然放出了话,允许分出去四百亩,府衙那就选四百户百姓便是。”</br>  曾朝佐为难:“若是前来报名的是五六百户,选个四百户不难,可昨日就来了一千八百户,今日这外面又排起了长队,如何选出四百户?说什么抽签,可如此多人,怎么个抽签?”</br>  “难不成将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各凭运气?你知不知道,府衙容纳不了这么多人,而且一下子聚集这么多人,万一出点什么事,百姓不满,成了聚众骚乱,你我的脑袋可就保不住了。”</br>  吴一川没有曾朝佐的担忧,平静地说道:“这个简单,府衙招纳不开,那就换个地方,抽签不好抽,那就换个法子。最近我研究格物学院的学问,他们就曾给名字编成序号,随机挑选序号来选择人员,这法子可用。”</br>  曾朝佐见吴一川胸有成竹,便安排道:“既是如此,那这事就由你全权负责。”</br>  “好。”</br>  吴一川没有推辞。</br>  走出二堂,进入大堂。</br>  一队百姓排至书吏桌前,衙役维护着秩序。</br>  商人催有发拿出了五两银子递给书吏:“让我家的地选中。”</br>  书吏苦着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行贿啊,关键是这事我也做不了主啊。很奇怪,这些人竟然愿意花大价钱,亏本去种土豆……</br>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书吏不清楚,吴一川却能揣测一二。</br>  租出去的田地可不只是三石租金那么简单,而是一块试验田,荣耀田,一旦被选中,会被无数人关注着。</br>  心思复杂一些的,兴许都盘算上偶遇某位达官贵人,攀附权贵了,比如这个商人,不惜钱也要如此,显然在投机。</br>  心思单纯的,更多的是想看看土豆是个什么东西,产量到底有多少,比如这个老农,挑着粮食来的,嗯,这稻米饱满,确实是好地,看那粗糙的双手就知道是老庄稼人……</br>  吴一川用目光警告了一番书吏,便走出了府衙,直奔格物学院而去,那里的人做这事有经验,找几个人过来帮帮忙总还是可以吧。</br>  坤宁宫。</br>  朱元璋翻看着航海日志,对马皇后道:“这一路航行凶险异常啊,尤其是这大海,巨浪如大墙,起伏如深渊,宝船如此庞大依旧危险,这也就是顾小子准备周全,水师的人经验丰富,应对得当,否则可不只是这些伤亡。”</br>  马皇后叹了口气:“看得出来,顾正臣让将士在出航之前留下遗书并非坚定军心,而是他十分清楚这一趟航行有多危险。不过,重八,这些日志可以慢慢看,农时可不等人。”</br>  朱元璋指了指一旁的册子:“皇后放心吧,这册子上写了耕作细则,番薯、玉米、花生还不到时候。土豆倒是适合在一个月内种植,目前土豆一部运到了格物学院新设的农学院,一部分交给了专门负责此事的户部官员,招用了三百老农照看。”</br>  “土豆挑选也在安排之中了,差不多十日之后可以完成催芽。到那时,便是种植土豆的时候。这第一茬土豆,大致种个一千亩到一千二百亩,咱家出三百亩,格物学院出三百亩,四百亩交百姓的田地耕种,还有多的种子,便给顾小子安排了。”</br>  马皇后走至桌案旁,拿出了耕作细则看了看:“这里面写得倒是详细,但耕种时,最好还是让顾正臣出面,耕种之后,也应安排人好好照管,莫要被人损坏了。”</br>  朱元璋自信地说:“妹子不用担心,不管谁的田地,都会有军士日夜值守。”</br>  事关重大,朱元璋不怕下点本。</br>  没人看着可不行,别刚冒了芽,牲畜进去了,别还没长成,那个给盗挖了……</br>  这些可都是社稷根基,左右一点军士,待在军营里也是待,去外面站岗也没什么不妥。</br>  “陛下,锦衣卫信报。”</br>  内侍入殿,将一封文书递了过去。</br>  朱元璋接过看了看,丢到一旁,冷笑了两声。</br>  马皇后不解,问道:“怎么,这个时候还有人能惹陛下不高兴?”</br>  朱元璋指了指信报:“倒不是惹咱不高兴,而是洪洞顾家的人快入京了,这些势利眼,若不是顾小子成了侯爵,他们会跑来这里攀高枝?”</br>  马皇后拿起信报扫了两眼,含笑道:“半年多之前,你知道洪洞顾家存在时,不还挺高兴,怎么这会反而恼怒他们了?他们能来,对顾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那孩子可以认祖归宗了。”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53_153662/7900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