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从来没有哪个组织,能像今天的三分香气楼一样,遍世开花。</br> 斗昭说她们是“飞仙罗”,确有其理。</br> 在悍然脱楚、主动斩断世人所以为的“根须”之后,尤其如此。</br> 姜望在庄国去过枫林城的三分香气楼,在齐国去过天府城和临淄的三分香气楼,在楚国去过郢城的三分香气楼,去过很多地方的三分香气楼。</br> 当然并无一处如旧时。</br> 离开庄国之后,他并不贪恋享受,时刻以修行为功。</br> 之所以能被狐朋狗友们拉着去,或许是因为下意识的熟悉吧,熟悉曾经在枫林城生活的痕迹,不那么抗拒。</br> 又或许在冥冥之中,确实有一些因缘在?</br> 姜望不曾想过。</br> 他未想过这样的问题。</br> 就像他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夜阑儿的嘴里,听到这个名字。</br> “什么意思?”他看着夜阑儿问。</br> 妙玉和三分香气楼的关系,不就是曾经在庄国的分楼里藏身一段时间么?</br> 那时候妙玉,是白骨道的妖女,是白骨尊神为降世身准备的“道果”。</br> 后来的玉真,是洗月庵的女尼,藏在竹林深处,青灯古卷。</br> 三分香气楼只是一个幌子,只是名为“白莲”的女人,在枫林城的外衣。m.biqubao.com</br> 夜阑儿为什么提及?</br> 为什么要在三分香气楼的死伤惨重之后,突兀提及妙玉的名字?</br> 夜阑儿用那双没有任何瑕疵的美眸,回看姜望的眼睛:“你紧张了。”</br> “你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跟你保持距离吗?”姜望问。</br> 夜阑儿略想了想:“好像是的,从那时候在楚国,就是如此。你总是跟我保持距离。那么是为什么呢?”</br> 她嘴角泛起恰到好处的弧度、露出实在迷人的完美的笑容:“因为我不够漂亮,只是你生平所见前五?这么多年了,我还是耿耿于怀,究竟谁是你所见第一?”</br> “因为伱的表情实在很假。”姜望冷淡地说道:“而且你很没有距离感,喜欢开不合时宜的玩笑。”</br> 夜阑儿脸上的每一個表情都是精心设计过的,这几乎成为一种本能。</br> 包括她此刻的受伤、柔弱、哀怜。</br> 但她的眼睛里,却带出一点笑意:“我明白了,距离产生美感。我却和你走得太近了。”</br> “不要给我绕了。”姜望轻轻地呼吸了一次,用这个动作抚平情绪:“你刚才那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br> 他在这个瞬间想到了很多。</br> 比如当初第一次接触,夜阑儿就有过分的好奇。</br> 比如那时候夜阑儿为什么会出手帮他解决张临川寄命的分身杨崇祖?</br> 虽然后来他用保证三分香气楼在临淄不受官面势力打压来偿还。但三分香气楼若要在齐国发展,只要舍得开销,选择能有很多,不是非他不可。甚至于柳秀章、姜无忧的线,她们明明也搭上了。</br> 他跟夜阑儿,根本没有那样的交情。夜阑儿有什么理由一声不吭地帮他,甚至比淮国公府的动作都要更快?</br> 夜阑儿张口欲言,但忽而一笑,把那些难以按捺的话语都咽了回去:“我只是突然想问你一个问题——倘若那个‘妙玉’还在三分香气楼里,你还会这么说吗?说与你何干?”</br> 姜望没什么表情:“无聊的问题。”</br> “你不敢回答?”夜阑儿追问。</br> 姜望平静地看着她:“三分香气楼不是手无寸铁,也谈不上无辜。人生在世,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有所承担。你同情南斗殿里的那些人吗?不管谁在三分香气楼,你们的结果都与我无关,我这样回答,你满意了?”</br> “如果当时从你面前飞过去的不是法罗,而是妙玉。你会不会救她?”夜阑儿问。</br> 不等姜望开口,她又道:“你可以不回答,但请不要骗我。看在我好歹有用于张临川之死的份上。”</br> 这一次夜阑儿脸上终于不是那种范式化的表情,她看过来,是一种罕见的认真。</br> 姜望沉默一阵,最后道:“我不知道。”</br> “不知道就是会。”夜阑儿说。</br> 姜望没有说话。</br> 夜阑儿道:“不说话就是默认。”</br> “好!”夜阑儿又道:“你愿意默认,这就已经足够。你是前途无量的姜阁老,举世闻名的人族第一天骄,那些不如意的人生,与你有什么干系呢?今日出声相拦,是我冒昧了。但我还是想冒昧地再说一句。姜阁老,你虽有真人之寿,可那些真心待你的人,也没那么容易遇到的——后会不必有期!”</br> “等等,你说清楚。”姜望伸手去拦:“妙玉到底跟你们什么关系?”</br> “什么关系都没有。我只是听过她的故事。”夜阑儿又露出那个弧度恰好的笑容:“我只是作为一个失去太多、又很小气的女人,看不得你波澜不惊的样子——”</br> 说完这句,她便像是一片秋絮,散在风里。</br> 最后只剩下姜望一把空握,手中徒有秋风。</br> 他兀立在荒芜的秋原中。</br> 这里是下陷的河谷,河谷诸国的废墟。</br> 这里是下陷的人心,人的心是一片旷野。</br> ……</br> ……</br> 吹过旷野的秋风,也在深山徘徊。</br> 越国境内的隐相峰,许多年来没有声音。</br> 深秋庭院无人扫,黄叶遍地起又落。</br> 越国国君文景琇,一身常服,行走在落叶之间,推开了那扇铜锈极重的门。</br> 他从来没有来过这里,但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br> 越国的君主,不该见已经退隐的国相。高政的政纲,不应该再有承继。而他文景琇,从来不做不该做的事情。</br> 卧虎之侧,轻易不敢辗转。在漫漫长夜里谈何入眠?每一次呼吸都得好生思量。</br> 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履极三十七年,他是兢兢业业,内修文治,外……也修文治。妥当外交,又不能外交过密。</br> 非不能武。岂有用武之地?</br> 他是一个宁可不做事、尽量不犯错的君王。</br> 但不犯错,就行了吗?</br> 高政退隐这么多年,又何曾犯错?</br> 在如日中天的时候,说退就退。</br> 连政纲的承继者都废黜,前半生的政治纲领尽数翻篇,为后来者铺路。作为官道修者,却放还伟力于官道,退于老峰,重修得真。</br> 负天下之望,而能缄默于深山。有济世之才,而能自囚于笼中。</br> 有南斗殿、暮鼓书院支持,有书山注视,仍然谨言慎行,甚至不言不行。是足够谨慎,足够忍让了!</br> 这面上的工夫,还要做到什么程度呢?</br> 隐相峰闭锁多年,只为一个叫革蜚的孩子打开过。</br> 深居山中的一代名相,想要收个徒弟传承衣钵,这心情是该被体谅的。就这一件事情,还特地知会过楚国。</br> 但又如何?</br> 钱塘江上,只有秋风!</br> 文景琇永远记得高政的话,南斗殿支持,暮鼓书院支持,书山也选择性的支持,但南斗殿、暮鼓书院、书山,都不是越国——</br> “切不可将扶枝辅木,当做自己的根须。”</br> 那些积极抵在越国后背的力量,只是需要一个国家,立在那里,对楚国稍作制衡。</br> 那个国家不必是越国。</br> 可以是宋,可以是魏,可以是已经被楚国灭掉的那些国家。</br> 所以越国的路,到底在哪里?</br> 文景琇又看到了革蜚。</br> 这是伍陵死后,他第一次见革蜚。他的国之天骄,他的心腹人才,他的“爱卿”。此时仍然像一条狗那样,被锁链锁在那颗高大的抱节树下。</br> 披头散发,满面垢污,痴痴傻傻地笑。</br> 文景琇不看他第二眼。</br> 左手边靠着院墙的地方,有一只大笤帚。</br> 文景琇走了过去,用他掌握天下权柄的手、养尊处优的手,握住了这只笤帚,认真地开始打扫。</br> 其实革蜚不是高政唯一的学生。</br> 他文景琇于棋中常学道。</br> 盒中一局子,百年师生情。</br> 此事不为人知。这么多年来,他也是第一次执弟子礼,为师扫庭。</br> 高师常说,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要看表象,要拨开那些浮光掠影,直指事物本质。所以要经常打扫。</br> 打扫庭院,打扫蒙昧,打扫人心的尘埃、人眼的阴翳。</br> 就像无论高师如何韬光养晦,如何谨小慎微,只要他还在越国,楚国就不可能对他放心。而要离开越国呢?楚国不会允许他这样的人物离开,除非最后的目的地是郢城。</br> 这是高政困坐隐相峰的根本原因,怎么委曲,都求不得“全”。</br> 没有理由就制造理由,没有借口就创造借口。高政坐囚孤峰,不动不言,叫楚国捏都捏不出一个借口来,官面上不便动作。就换别的势力、别的人来捏这个借口。</br> 楚天子和罗刹明月净达成了什么样的交易,文景琇不得而知。</br> 但对于钱塘江畔的这一天……无论是高政还是他,都是早有预知的。</br> 只不过在刀锋临颈之前,不知道持刀的那个是谁罢了。</br> 天下霸国,谁敢轻忽?</br> 他们从来都知道楚国的力量。</br> 敢捋虎须,焉能没有饲虎的决心?</br> 这座高政闭门读书的书院,并没有一个名字,就连门匾也是没有的。</br> 隐相峰本来也并没有名字,只不过是一座荒僻的山,连风水都不特别。</br> 甚至于前年的时候,越廷为了扫清境内流传的“高政潜坐隐相峰,遥控越国局势”的流言,还特意给这座山峰取了一个名字,叫“云来峰”,立碑在山脚,记字于郡志。极力淡化高政的影响。</br> 但最后被记住的,还是“隐相峰”。</br> 所以你看,人心是什么?</br> 高政隐于深山,而坐在了越地百姓心中。</br> 他是越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楚国面前讨到了便宜的人,在当年纵横捭阖,巧妙地担起局势。人们相信他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br> 文景琇虽然从来没有做过洒扫一类的工作,毕竟是当世真人。一帚一帚,还是把不大的庭院扫得很干净。</br> 在这个过程里,早已疯疯癫癫的革蜚,出奇的很安静,只是歪着头,流着口水,愣愣地看着他。大概这具完全隔绝了思想的身体,也对这一幕感到熟悉吗?</br> 文景琇放下笤帚,绕过高大的抱节树,绕过了这个人,但想了想,又走回来。用袖子擦掉了革蜚的口水,就这样擦了两下,索性又掬来一些水,帮他洗了一把脸。</br> 再把这个年轻人扶正,用法术帮他洁尘,给他整了整衣襟,又梳了个头发,让他在树下坐好。</br> 如此这位面容奇古的越国天骄,便有了几分不拘小节、靠树而憩的名士姿态。</br> 文景琇当然从来没有帮人打扮过,但照着平日里被伺候的经历,倒也做得有模有样。整个过程里,革蜚谈不上配合,却也没有反抗。</br> 再次从革蜚身边走过,文景琇那临于渊海的心情,忽然平静了一些。</br> 山雨欲来。即便他这半生都在教自己忍受,可以直面雷霆,也不免叹息于屋漏。</br> 他推开并不起眼的小门,来到了后山。</br> 高崖、绿苔、云雾、光滑的白石棋枰,这些就是所有。</br> 永远独坐后山的那位老人,已经不在了。</br> 但棋子还在,棋局还没有结束。</br> 那纵横十九道上,黑白棋子交错,大龙缠在一处,纵横几折,极其凶险。</br> 文景琇默默地走上前去,在高政往年常坐的位置上坐下了,他开始长考。</br> 高政对面的石质棋凳,常年虚设,从来没有人落座。就文景琇所知,只有刚从山海境归来的‘革蜚’,不懂事地坐上去过。</br> 自高政开始教导他,他也不曾再失礼。</br> 多少年来,高政究竟在与谁对弈,究竟以何人为对手落子?</br> 时光荏苒,或许一切都将有个答案。</br> 日暮,日落,入夜,天明,又日暮。</br> 文景琇静静地思考了一天一夜,终于第一次伸出他的手。他的手指很长,骨节清晰,很见条理,是非常适合下棋的手。</br> 这只手里空空如也,徒有风霜。</br> 他没有在棋篓里拿子,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主掌这盘棋的本事。</br> 他的目光在纵横十九道上游走,食指也随之移动,最后停在棋局的关键点位,那空白的点位,此刻自虚而实、缓缓凝现了棋子。</br> 这是一颗如此关键的棋子!</br> 乍看并不觉得。但在它凝实为一颗具体的棋子、切实地落下之后,你会发现,若它为黑,则黑龙吞日,若它为白,则满盘尽昼。</br> 这颗关键子,虚实反复、忽黑忽白,在不断的变化。</br> 整局棋的形势,也因此不断反复。</br> 胜败一念间,生死在瞬息。</br> 文景琇的额上沁出汗来,仿佛真在面对生死的局势,真个悬命于一线。天下这局棋,被他这根纤薄的食指担着。</br> 但他却咧开嘴,辛苦地笑了。</br> “高师,你说只要你活着,楚国就永远不会放松警惕。”</br> “你说你也不想死,你说你会努力求活,但可能最后还是会逃不过。”</br> “你说你一生都在下一局棋,但一直没有等到机会,无法验证你的算力。”</br> “四年前你说你会死,谁也救不了。”</br> “高师,你说的一切都实现了——”</br> 文景琇的食指落下来,按住了那颗不断变化的关键棋子。使它的黑白、虚实,都不能被看见。</br> 又有一滴水珠坠落了,砸在他的指背。</br> 长相很是秀气的大越国主文景琇,慢慢地说话,仿佛宣旨:“这局棋,下到现在,才算开始。”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66_66931/73819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