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扳道工 > 第512章 智取之计
    “攻城,下策也。现下刘整张弘范兵败被俘,水军覆灭,陛下切不可急于渡江求战,当全力恢复水军才是。”皇后指着地图上纵横交错的河流说道,“而今水军虽覆,精于水战之将还在,如张禧、解汝楫、张荣实等,陛下可命令他们重建水军,再造战船,方可水6并进,再攻襄樊。此役已历时六年,陛下不必急于一时。”</br>  “你说的是,我的确是有些心急了。”忽必烈赞许的点了点头,“张禧有勇有谋,可任其为都元帅,解汝楫、张荣实为副,统带水军。”</br>  “陛下重整水军,需以时日,这期间不妨和贾似道议和,乘隙离间宋君臣,是为智取之计。”皇后接着说道,“宋军主力尽在襄阳,我三十万大军则不宜均集于此处,可分兵一路,遣宗王或重臣一人率领由四川进攻,以使宋军顾此失彼。”</br>  皇后的话一下子提醒了忽必烈,他回想起当年的往事,不由得连连点头。</br>  “多亏了你提醒,我一时心急,竟然忘了这一着好棋。”</br>  “至于那妖人妖姬,就交给高先生好了,我与‘天使’从旁相助,当能成功。”皇后又说道。</br>  “那就辛苦你了,不过你千万不能出面,以免为那妖人所伤。”忽必烈说着,眼中满是关怀之色。</br>  “陛下放心,我会小心行事的。”皇后答道。</br>  又商议了一会儿之后,皇后告辞而去,帐内只剩下了忽必烈自己。</br>  忽必烈起身走了两步之后,来到床前坐下,他将一条腿置于床上,挽起裤腿,取下了粘在上面的一帖药膏,露出了上面的一道青紫色的印痕。</br>  这就是宋军击毁他的大纛那一炮所造成的伤痕。</br>  想起当时的情景,他现在还心有余悸。</br>  自己的侍卫尽皆死于那颗炮弹的爆炸,而自己能够幸免,真可以说是长生天的佑护。</br>  也许,象临行前伯颜劝自己的那样,自己这一次的御驾亲征,真的是一个错误……</br>  忽必烈收起了纷乱的思绪,放下了裤腿,随即喊来侍卫,召来美姬侍寝。</br>  他需要好好休息,恢复最佳状态,才能应付眼前的危机。</br>  樊城此战后,元军再未向樊城起大规模的进攻,而是退守邓城,而在七日后,贾似道和吕文焕率宋军先后克百丈山和新城,彻底击破元军的6上封锁线,得胜还襄阳,当日宋军李庭芝部也顺江而下,进入樊城,同范天顺所部宋军并力防守,至此襄樊之围宣告解除,宋军赢得了自宋元开战以来少有的一场决定性胜利。</br>  尽管襄樊围解,但忽必烈亲率元军二十万驻在邓城一带,仍然对襄樊保持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忽必烈另遣丞相伯颜率军十万前往四川支援并节制汪良臣部进攻合州,形成两路进攻的态势,使宋军尾不能相顾,因而宋朝的边防形势仍非常严峻。</br>  而就在这时,元左丞相史天泽却突然派来了使者,求见贾似道,要求议和。</br>  面对蒙古人的突然提议和谈,宋军众将都颇感意外,但贾似道却好象对此早有预感,欣然表示同意。biqubao.com</br>  吕文焕对贾似道的举动感到不解,因为在此之前,坊间便有传言,当年是贾似道向忽必烈秘密乞和,以称臣割地纳岁币换得忽必烈撤军,尽管这种说法后来被证实是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流言,为贾似道所强力镇压,但还是给贾似道的名声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而这一次贾似道竟然同意和蒙古人和谈,极有可能被人象当年那样的加以利用,作为攻击他的武器。</br>  对此贾似道则并不在意,他对吕文焕和宋军诸将的解释是宋军迭经剧战,需要时间休整,并从南方补充物资粮草,所以正好可以借和谈的机会争取时间。至于和谈可能给他带来名誉上的损害,他是不计较的。吕文焕和众将闻言皆感动不已,孙珲也觉得贾似道同意和谈争取时间于宋军有利,因为孙珲再造新的大炮需要运进大量的生铁,训练出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也需要时间,于是和谈便成定议,再无人有异议。</br>  贾似道尽管身在襄樊前线,但号令仍然可以遍及全国。此次出师之前,为了防止有人背后使坏,他便向皇帝要“急切边事,先行后奏,赏罚支用亦如之”的大权,否则他就不亲自出征了,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檄召诸路军兵,听凭贾似道调遣,于是贾似道便建立了都督府随军,京城中留王伦、章鉴为左右丞相,小事专决,大事则由都督府遥制。在进入襄阳城后,贾似道的都督府也搬进了襄阳办公。</br>  因为在历次战斗中深刻体会了大炮的厉害,贾似道积极支持孙珲建立一支强大的炮兵部队,为了铸造更多的大炮,贾似道派专人前往南方重金采购大量生铁,运往襄阳。</br>  而那个承运生铁前来襄阳的商人,第一次出现,便给孙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那个人名叫朱国晋。</br>  孙珲现在还记得,那个朱国晋来到襄阳城时的情景。</br>  那一天,守城的军士忽然吹响了号角,震动了整个城池。号角是敌人进攻的预警,孙珲飞身上天,才看见远处黑压压的骑军,在襄阳城外的大道上鱼贯而行。</br>  守城军士刀出鞘弓上弦,全神戒备的时候,天地间忽然响起一阵渺渺的笛声。笛声中,那支庞大的“骑军”缓缓推进到离城墙不远的地方,这时人们才看清那不是什么骑兵,而是上千头扛着货驮的健骡,精悍的仆从牵引着骡子,为的是个年轻的公子。他懒散的斜跨在骡背上,吹着一根翠玉的笛子。</br>  “我家朱公子,特奉上薄礼,请大人分赠全城百姓,”一名精干的随从带着二十箱礼物登上了城楼。</br>  箱子打开,五箱是精美的玉簪,五箱是玳瑁的手镯,五箱是西洋之地的香料,剩下的,则是码得密密实实的长条金锭。闻风出来看热闹的百姓都为这豪阔的出手震惊时,年轻的朱国晋拍着小骡,衣衫轻扬的穿过城门,仿佛一阵不知来自何处的清风。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27_27882/7869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