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甜甜从水中一跃而出,落到铁船上的瞬间,恢复了平常的样子,孙珲这才现,她身上的衣服竟然一点都没有湿。</br> “敌人这一次没有全军一起出来,是吧?”孙珲问道。</br> “对,这一次刘整只带了一千条战船出来,他水军大营里的还有两千条战船。”肖甜甜点头道,“不过宋军的援军也到了,也有差不多一千多艘船,看旗号是贾似道的,统兵的是范文虎。”</br> “贾似道来了?”叶楚楚虽然对历史所知不多,但这个名字她还是听过的,“‘蟋蟀宰相’亲自来了?”</br> “是啊。”肖甜甜显然也知道这个历史上有名的被冠以大奸臣名号的人,“这个大奸臣竟然敢亲自带兵上前线督战,我都有点不敢相信,可能是那个范文虎假冒的吧?”</br> “错了,贾似道其实很有才干,也有胆识,要是有他的旗号,那就是亲自来了。”孙珲说道,“那个范文虎其实才是个胆小鬼,级草包。”</br> “啊?竟然是这样?”叶楚楚和肖甜甜听了孙珲的话都是大吃一惊。</br> “那他的名声后来怎么那么差啊?”肖甜甜问道。</br> “他和秦桧完全不一样,他应该是因为推行‘公田法’触犯了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史书都是文人写的,当然要极尽所能的贬损他了。”孙珲说道,“最后他还进了《奸臣传》,其实是很冤枉的。”</br> 孙珲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他深深的知道,对历史人物的妖魔化,可以说是对后人的一种戏弄。</br> 在原来的历史上,南宋末年是一段令人不堪回的历史,贾似道是生活于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人物,他为南宋的苟延残喘,尽了自己作为当朝宰相的努力,客观地说,他是以身殉国的,决非“奸臣”,而后世的不少影视文学作品对他的妖魔化,是极不公正,也是极不负责的。</br> 众所周知,蒙元统一中国后所修辽、宋、金三史,自有其好恶倾向。修《宋史》的班子,是元人和为元人服务的汉文人混搭班子。元朝史官有管制监督的责任,因此曾经大量删削篡改对蒙古不利的记载。有人奇怪,宋朝的宰相为何多为奸臣,明白这一点,也许就并不足怪了。要褒贬一个人,在材料的选择上,因为可以自主录用,被传者也只好凭编者的良心了。</br> 在《宋史》中得不到真相,倒是可以从蒙古人自己写的历史略窥一斑。“蟋蟀宰相”是后世民间对贾似道最深刻的印象,似乎他除此之外一无所长,这至少有点漫画化,贾似道历任沿江、京湖、两淮制置大使,贾贵妃的裙带关系虽起作用,但他在这些军政长官的任上为抗击蒙古作出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以至于当时连忽必烈也赞赏他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其实,贾似道在南宋可谓人才难得。</br> 孙珲相信贾似道可能真的来到了襄樊前线,是因为宋军大将如范文虎、夏贵等草包都富贵已极,他们不愿打仗,处处拥兵自重。这种积弊原是宋朝“祖宗御将之法”造成的,贾似道亲自出马“督师”,可以说是孤注一掷,中国历史上大概也没有这样的“奸臣”。南宋灭亡后,元世祖忽必烈曾问宋降将:“尔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积久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送款也!”忽必烈听了后却很不以为然,斥道:“正如所言,则似道轻汝也固宜!”</br> 历来关于贾似道是“奸臣”的说法,多为不实之词,中伤倾向明显。贾似道作为奸臣的一大罪状,是“私下议和称臣”。这就要说到贾似道壮年时在鄂州之战的表现了,其实远比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格勒要精彩许多。其时蒙古全面侵宋,蒙古大汗蒙哥亲率蒙古军主力进攻上游的四川,而皇弟忽必烈率大军围攻中游的鄂州(武昌)。时任枢密使的贾似道被临危任命,率军增援鄂州,并以右丞相身份统帅诸军。围城期间,贾似道为防蒙古军穴地攻城,只用了一夜就在城内建成了绕城木栅(猴子秀吉的“一夜城”和他相比这个简直微不足道)。忽必烈在此期间对贾似道十分赞赏,曾斥责部下“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鄂州之战后期,宋理宗下诏要求贾似道移镇长江北岸的黄州统领全局。贾似道仅携7oo骑突围成功,史称“下流之兵始振”。即使是政敌的文天祥,谈到贾似道时也没有回避他在鄂州之战中的功勋——“己未鄂州之战何勇也!鲁港之遁何哀也!”</br> 开庆元年七月,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被投石机击伤,病重身亡。在六月的时候,吕文德便率军欲打通夔州路的通道,虽然没有直接为钓鱼城解围,但固守了重庆府,打通了东川的道路。而在蒙哥被击伤后并死后,南宋朝廷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并且指示吕文德东入荆襄,支援京湖战场。九月,吕文德又从重庆赴援鄂州,击败蒙军拔都儿部,“乘夜入鄂城”,给予鄂州有力的支援,使得鄂州“守愈坚”。贾似道可能是看到这一点,明白忽必烈有极大可能会不顾京湖战场,撤军北回争夺汗位,于是提出了议和。果然十一月,忽必烈接受和谈,撤军北回。m.biqubao.com</br> 贾似道还有一件被后人诟病的事,是当时宋将高达和曹世雄都想硬战,都被贾似道压制了。对于这件事,孙珲认为,当时蒙古骑兵的强大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同蒙古军野战,宋军根本没有优势可言,更何况此时蒙古军的南路已经由贵州迂回到了湖南,在四川战场蒙古军失败了,京湖方面蒙古军与宋军呈对峙相持之态,援救湖南是最为急迫的,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都能想到,贾似道与忽必烈和谈争取时间支援湖南这一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27_27882/78696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