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扳道工 > 第254章 同病相怜
    李纲选了个最直接最彻底最大逆不道的方法,要宋徽宗赵佶彻底下台,给好人腾地方。可是他的官太小了,声音根本达不到上层,所以他找到了吴敏。吴敏的官也不大,但兼职侍读,和赵佶走得非常近。</br>  力挺赵桓上台,给宋朝换一个最高领导人,这是李纲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客观地讲,在这一点上,金军帮了他的大忙,要不然赵佶肯定至死不放权,最多只给赵桓一个监国的名分。那样的话,啥事也不顶。</br>  赵桓上台后,紧急召见了李纲,向他咨询这时的国策。李纲很清醒,他非常明白地告诉新皇帝,金军来犯,不外乎五个目的。</br>  一,上尊号;二,归还叛逃的金人;三,增加岁币;四,犒军;五,割让土地。</br>  这五点里,尊号可以给到之前辽国的程度,也就是称“兄”;金人可以归还,而且不要藏私自找麻烦;岁币已经加倍,况且金军把燕云重新收回了,没理由再增加;犒军是题中之意,得给,但要有限度;至于土地,尺寸不予外人!</br>  赵桓很兴奋,但他只是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没经过大事,平时活得还窝囊,基本上没有自己的主见,属于一捧就高兴,高兴能上房;一吓就倒塌,塌了扶不起的状态。这时赵桓十分兴奋,觉得李纲是上天赐给他渡过难关的人,立即就给了他新的头衔兵部侍郎,并且马上就职,去研究开封的城防问题。</br>  李纲却高兴不起来。他是有职位了,却没有实权,更没有威望。在这个时刻,一个突然冒升起来的小官,在一个仍然由蛀虫、懦夫、奸贼组成的政府里能起什么作用呢?谁会听他的话?</br>  孙珲却知道,关键时刻,是一群本来与体制无关,与政治无关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给了李纲,给了新政府最大的帮助。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些人,就没有之后李纲的成绩,甚至赵桓也坐不稳这个突然间硬塞过来的皇位。</br>  太学的学生们。</br>  太学,是宋朝官方开办的最高学府,它是为了官场准备后备力量而存在的。在这个性质上可以看出,它的学员们必须紧跟着宋朝官方的脚步,一切行为以最高当局的利益为准绳。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官场的下属,是当局,也就是蔡京、童贯等人的尾随者。但是这时,他们走出了学校,自集会游行,要求国家严厉惩办祸国殃民的六贼!</br>  他们的领袖名叫陈东。</br>  当此举国大难临头时,陈东的头脑非常清醒,在宏观角度上去看,目前的局势是用导致腐败的政府去挽救腐败到烂的国家,这纯粹是找死,没有一点点成功的可能!</br>  体制内全烂掉,只能用体制之外的力量去解决。他号召大家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目的是让新皇帝看看自己写的时事分析。在他的笔下,宋朝之所以沦落到如今地步,是因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宣诛六贼,传四方,以谢天下。”</br>  “六贼”为祸近二十年,天下谁都看在眼里,多年来,“六贼”把持宋朝官场,容不得半点不同声音。如今面临生死关头,李纲空有救国之心,却一个能用的人都没有。他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迅打破这块铁幕。</br>  陈东来得正是时候,稍晚都会误事。他提出来杀掉“六贼”,根除全体党羽的建议,孙珲看过的好多史书里只承认了他的热血、解恨的作用,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功能。</br>  迅完成新旧官场的交替,哪怕底下的办事人不变,除掉“六贼”之后,新皇帝的命令才能有权威性。</br>  这件事情和各项城防事务混合在一起急剧运行,所有人所有的问题都搅在了一起,想在几天之内就改朝换代,想想这是多么疯狂的事。但是李纲最终成功了,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盟友,只要该盟友保持活力,那么开封城里的事就会以疯狂的度进行。</br>  金军。</br>  金军的动作越快,宋朝的改革就越快!</br>  而宋徽宗赵佶的南逃,也给赵桓、李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童贯等人的追随。实在是太妙了,不用动手清理,开封城里的官场自己就出现了巨大的空白。</br>  处理完“六贼”,新皇帝赵桓的威望也树立起来了,李纲也有了军事指挥权,然后才有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br>  但李纲在赵桓的眼里,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权臣。赵桓把军权都交给李纲,其实是迫不得已的事,说得难听些,他之所以选择抵抗,都是被李纲硬生生地拦在城里,等于逼上梁山。这让他怎么能放心呢?在他心里,外有金兵,内有权臣,真是如坐针毡。</br>  是以后来李纲的被罢免,也就成了定局。无论他怎么做,做什么,都逃脱不了。</br>  历史上,在赵桓和“浪子宰相”李邦彦的操作下,新政府仍是一塌糊涂,结果金军二次来犯,东京城最终陷落了。</br>  而现在,孙珲以一人之力,硬生生的扭转了局面,将金军击退,但宋朝政府的糜烂状态,并没有生根本的改变。</br>  孙珲知道,李纲这次回京勤王,赵桓看似是要重新起用他,但实际上不过是利用李纲在东京百姓中的声望,并没有也根本不会给他太多的实权。</br>  他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时就得罪了整个官场,光是那时的民变就让他万劫不复。</br>  而孙珲自己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br>  两败金军,拯救全城军民于水火,他这时的威望,已经远远的过了之前的李纲。</br>  军心民心皆向自己,将致皇家于何地?!</br>  自己向他索要柔福(叶楚楚)为妻,赵桓的反应和表现已经很说明问题了。</br>  还有他将自己的陨铁长刀收走,藏于深宫。</br>  孙珲当然明白这位皇帝的心思:他可能认为,只有这把刀才能杀死自己。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27_27882/7869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