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扳道工 > 第173章 他乡遇“同门”
    孙珲咬牙直起身来,它已经扑到了近前,张开了巨口。</br>  孙珲张开了双手,正要扑上去,这时突然一个男人的声音用中文说道:“别过去!蠢货!你想送死么?”</br>  孙珲一愣,手便停了下来,那怪物紧盯着他,仍然张着巨口,但没有咬下来。</br>  “别乱动!你不招惹它,它就不会攻击你!”那人急切的说道。</br>  孙珲暗自奇怪,不过还是听了他的话,举着手没有再动弹,那怪物盯着他的双手,看了他一会儿,合上了口。</br>  怪物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咆哮了一声,缓缓向后退去。</br>  “行啊你,身上竟然也带着宝贝,让它不敢咬你,怪不得敢当面和它叫号。”那人惊奇的说道,孙珲循声望去,这才看到在一根石柱的后面,有一个蹲伏着的人。</br>  他的身材非常矮小,象个孩子一样,但从他说话的声音来看,他绝对不是孩子。</br>  怪物转头看了看这个侏儒般的家伙,又看了看孙珲,闪身跃到了另一边。</br>  “这位兄弟,你身上带着什么护身宝贝?告诉我一声,咱们俩联手把它制住,好离开这鬼地方。”他一边说着,一边匍匐在地,向孙珲所在的地方慢慢爬行。</br>  孙珲让他问的一愣,“你说什么?我不明白。我身上没有宝贝。”</br>  “行了!都什么时候了!你个蠢蛋就别装了!”他一下子火了,低声吼叫起来,“你还想不想要命了?”</br>  孙珲一时无语,他看孙珲不放声,也不动弹,有些急了,快速的爬到了孙珲的身边。</br>  说来也怪,那个怪物在远处就那么盯着他们,并没有要扑过来吃他们的意思。</br>  “这个东西只攻击用武器攻击它的人,并且非常喜欢吃那种愚蠢不要命的人的肉,所以咱们俩现在绝不能招惹它。”他说道,“当然,咱们俩不请自来,进了它的地盘,它也不会轻易的放咱们走,而且这里的东西一样也不能拿,你身上没有这里的什么东西吧?”</br>  “我是来救人的。”孙珲摇了摇头,眼睛仍紧盯着那个怪物。</br>  “救人?”对方一愣。</br>  “对,我来找四个姑娘。”孙珲不清楚这个人的身份,尽管对方说中国话,模样也象是中国人,但他现在还不可能信任对方,所以并没有说出自己来这里的真实目的。</br>  “救一个还不够,还救四个,哪那么多姑娘给你救。”对方脸上现出嘲弄的神情,“不瞒你说,我自从进到这里,看到的女人只有一个,那个白人臭娘们儿,长的是好看,但心眼儿却比妲己还毒,你不是看上她了吧?我跟你说,你那真是嫌自己命长了,赶快断了这念头,她可是和那些德国人的大头儿有一腿的,小心德国人崩了你。”</br>  虽然对方的回答驴唇不对马嘴,但孙珲还是得到了十分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希姆莱和他的手下现在的确就在这座陵墓里,而希姆莱似乎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白人情妇也跟着来了。这个人没有见到叶楚楚她们四个,说明她们现在还是安全的。</br>  孙珲脑子急转,但眼睛仍紧盯着那个怪物。</br>  “你身上真的没有护身的宝贝?”那个人又问道,显得很是焦急。</br>  “那好,咱们走,你走在前头,它要是朝你扑,你不用打它,也不要躲,只要用手指着它就行了,它是不会咬你的。”他说着,从背包里翻出了一包用麻布包着的东西,“他要是不让咱们走,我把这个给它留下,算是赔罪,它就会放咱们走了。”</br>  “这包里是什么?”</br>  “你先不用管,等出去我告诉你。快!时间紧迫!呆会儿有别的怪物追过来,咱们俩可就要把命摞这儿了!”</br>  “你的意思,这里还有比它更可怕的怪物?”</br>  “废话!你也不想想,这么大的‘明斗’,没见‘粽子’,那就是有不知道比‘粽子’要厉害多少倍的东西了!”</br>  听了他说出“明斗”和“粽子”这两个词,孙珲恍然大悟,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了。</br>  那个人说完这句话后注意到了孙珲脸上表情的变化,自知失言,但并不是很在意,“敢问兄弟出自哪处高门?”他显然把孙珲当成了和他一个行当的人。</br>  “淘沙子的。”孙珲灵机一动,随口答道。</br>  “原来是搬山一派的高手,失敬失敬。”对方一时肃然起敬,让孙珲暗暗好笑。</br>  孙珲知道所谓的“摸金校尉”和“搬山道人”应该都是盗墓世家,这些年寻墓探险类的小说在网上极是流行,看过《鬼吹灯》系列和《盗墓笔记》的都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br>  孙珲最初知道摸金校尉是从《三国志》里的陈琳讨曹檄文当中,里面有这样一句:“……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倮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说明摸金校尉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而且最初是曹操专门为盗墓设立的公职,但之后成门立派成为盗墓贼的代名词,是不是象小说当中介绍的那样,还不好说。</br>  盗墓之风之所以在中国延续数千年,其实主要是因为古人“事死如事生”这一习俗。古人相信,人死后会去阴间,地下世界也需要物质消费,因此有了“厚葬”之风。象在河南殷墟,商王陵墓区中惟一未被盗掘的妇好墓,曾出土了各种制作精致、纹饰华美的青铜器,以及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珠甚至珍贵的象牙雕刻等随葬品。通过妇好墓的考古发现,就可以推知殷商帝国最高权力者商王的墓葬,随葬品一定会更为豪奢富丽。</br>  即使反对厚葬的齐桓公,其墓室也相当奢华。记得史料曾记载齐桓公墓被盗掘时的情形,“几十张席子上放着黄金蚕。珠襦、玉匣、缯彩、军器不可胜数。”而三国时刘表墓室被发掘后,随葬的几十担四方珍香,在发掘后“香飘数十里”。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27_27882/7869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