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从何时起,谈论国政、抨击时务成了一种风气,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倘若没有掺杂利益,就是单纯的谈论或抨击,这并非不能容忍的事情,毕竟一些事实就摆在那里,想治理好天下,就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br> 可惜大多数的谈论国政、抨击时务都掺杂着利益,夹带有私心,高举所谓公心大义的旗帜,以谋求自身想谋之实,任何事情只要牵扯到了人,就会变得无比复杂,溯本求源下就是利益使然所致。</br> 大明很大,大到出现任何事情都不奇怪。</br> 朱由校言明的决断,注定会引来反对声音,刘一燝、韩爌、周嘉谟他们表达了不可如此武断的谏言,范济世、顾慥几人也都旁敲侧击的阐述了各自想法,这场御前廷议也必然不欢而散……</br> 东暖阁内。</br> 被朱由校单独留下的徐光启,心情复杂的站在原地,适才发生的种种,依稀还在他的眼前浮现。</br> “徐卿。”</br> 朱由校坐在宝座上,看着分神的徐光启,端起手边茶盏呷了一口,停了少许,徐光启这才反应过来。</br> “陛下~”</br> 徐光启忙作揖行礼,向朱由校请罪道:“臣不该在御前……”</br> “行了,这些话就别说了。”</br> 朱由校放下茶盏,出言打断道:“朕想问问徐卿,对昨夜国子监发生的事情,徐卿联想到什么了?”</br> 嗯?</br> 徐光启一愣,显然对天子讲的没有料到。</br> “想必在徐卿的心里,多少也猜想到一些,就是不愿多去联想吧。”朱由校撩了撩袍袖,从宝座上起身,边走边说道:“走,陪朕出去走走,国子监的事情,在朕看来…就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示威!”</br> 跟在身旁的徐光启,听到这里时心下一惊。</br> 徐光启不是初入官场的新人,对大明官场的现状很清楚,对奉行的游戏规则也了解,说他无比纯粹吧,那是一种褒奖,人无完人,谁还没有些缺点呢?要真是一点缺点都没有,那就是圣人了。</br> 可这复杂的人世间有圣人吗?</br> 答案是肯定的,没有!</br> “陛下是不是多虑了?”徐光启强压心头惊意,紧随在朱由校的身旁,低首道:“毕竟那些被清退的监生……”</br> “真的是朕多虑吗?”</br> 朱由校负手前行,抬头看着那湛蓝的天,“如果只有数十众被清退的监生,出于内心的不忿,前去国子监聚众声讨,那或许是很纯粹的,毕竟被招进国子监,这对读书人来说是荣耀。</br> 可昨夜聚到国子监的,规模竟达数百众,你叫朕如何不多虑?</br> 此事绝不像诸顾命讲的那样简单,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指示,在推动,朕定要把真相都查出来。</br> 被勋卫逮捕的那批监生,朕的底线是明确的,别管这朝野间会掀起什么,该怎样处置他们,就必须怎样处置,不然…国朝定下的法纪和礼制,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br> 徐光启脸色微变,他知道天子心意已决。</br> “民间的舆情啊,竟然能这般轻易的被煽动,被裹挟,这可真是件可怕的事情。”</br> 朱由校停下脚步,伸手挡住刺眼的光,透过手缝,去看那耀眼的太阳,眼神冷冷的说道:“这种事情该变变了,朝堂是朝堂,民间是民间,朝中的争斗逸散到民间,那国朝秩序就没有安定一说!”</br> 朱由校考虑的事情,比徐光启要全面,这不是朱由校比徐光启聪明多少,而是眼界带来的不同想法。</br> 拥有先知先觉的优势,就是朱由校最大的倚仗。</br> 舆情导向的风浪,朱由校见过太多了,但凡是出现广泛的关注,一边倒的舆情风向,不能说绝对,但十有八九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冲在最前面的人,往往是被有意利用的工具,目的就是以此来掀起风波。</br> 这是意识形态的争斗。</br> 谁能够掌握住舆情的话语权,谁就能掌握主动优势,有太多的事情,就是坏在失去该主导权上。</br> “徐卿,朕记得国朝有邸报吧?”</br> 朱由校转过身来,看向分神的徐光启道。</br> “有。”</br> 徐光启忙作揖道:“一般……”</br> “这些就不必给朕讲了。”</br> 朱由校摆手打断道:“朕打算创设皇明时报,由国子监牵头负责,既然民间对一些事情很关注,那就大大方方的公布出来,堵不如疏,一味地藏着掖着,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br> 像红丸和移宫两案,像萨尔浒之战一案,朕知道在民间引起热议,这也让一些不法者钻了空子,将夹杂私心的谣言传开。</br> 关键还有人就吃这一套。</br> 明明就是谣言,但因为和他想的一样,就无条件的选择相信,这是何其可笑的事情。</br> 与其被动的承受这些,倒不如掌握主动,将一些时事拟稿刊印,就先从京城开始,今后摸索出经验,再逐步扩大范畴。”</br> 皇明时报?</br> 徐光启愣住了。</br> 天子跳跃的思维,让徐光启险些没有跟上,尽管大明已有邸报,但多是衙署与衙署间,朝堂与地方间,向这种对民间的还没有。</br> 在徐光启的眼里,倘若真向民间发行皇明时报,这不就是鼓励议政论政吗?那岂不是会引起更大的混乱?</br> 但徐光启忽略了一点,皇明时报要真能发行起来,朝廷就能掌握舆情主导权,将舆情导向跟所谓士大夫,所谓清流逐步的剥离,将附加到他们身上的特权掌控在手。</br> 账,咱们一笔一笔的算。</br> 朱由校负手而立,眼神闪烁着寒芒,大明的问题太多了,多到有很多事情,不能只靠一腔热血去解决。</br> 杀人简单,可没有大义的杀,就算把那帮魑魅魍魉都杀绝了,但大明的统治根脉也必被动摇。</br> 朱由校要真那样做,就不说落水不落水了,只怕他会成为那个亡国之君,在诏狱羁押的那批官员,朱由校一直没杀,就是在等一个契机,一个杀一儆百的契机!</br> 眼下朱由校必须明确一个思路,围绕干预朝堂为前提,逐步谋取力保辽东不丢的政治步调。</br> 他是大明皇帝不假,但他不是开国之君,更非是马上皇帝,想要震慑住文官群体,想要震慑住看不见的利益群体,就必须要有铁血的一面,而这只能在战场上塑造起来,天子可以不去战场,但天子掌控的军队,要能在战场上杀出雄威……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https://www.biqubao7.com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62_162713/6945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