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突然开了挂 > 第912章 仙道思辨
    在曾凡收集的众多记述道家修炼内容的书集中,《乐育堂语录》是成书年代最近的一本,清代晚期才刊刻发行。</br>  黄裳,字元吉,江西丰城人,有传说他是元代生人,如果属实,那到清末至少五六百岁的年纪了,感觉太不可思议。m.biqubao.com</br>  宋元时期道教史录确实有黄元吉的记载,同样也是江西丰城人,不过那个黄元吉是本名,字希文,净明道传人,元廷赐号“净明崇德弘道法师”。</br>  至于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那就无从考究了,曾凡觉得可能性不大。</br>  黄裳于清咸丰年间在四川富顺设“乐育堂”讲课传授道学十余年,这个事迹有很多传人弟子,还有同时代其他人的见证,多种书籍中都有记录,应该可以确定。</br>  关于黄裳的辞世,台湾的丹道名家李乐俅的《访道语录》有一段记录:黄元吉祖师清光绪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讲道,最后解馆,弟子恭送馆外,黄当下飞升,徒众见之,皆痛哭流涕,始后悔往日蹉跎,未尝从师勇猛学道也。</br>  另外,根据黄裳的门人流传,他是在众弟子簇拥中,将肉身化为清风而去。</br>  黄裳飞升后,他的二代弟子三代弟子整理其授课的记录,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br>  曾凡手上的这本书不是最初的版本,但是距离最初版本也不过三四十年,增加了一些名人序言,讲述了书籍来龙去脉,当时的影响力等等,原版的内容全部保存了下来。</br>  书中讲述黄裳传授的是隐仙派正宗法门,隐仙派又称文始派、尹喜派或楼观道,开派祖师为春秋末年的尹喜。</br>  据说尹喜当年为函谷关令,见紫气东来,每日在关前恭候,等到了老子骑青牛而来,得受道德经五千言,辞官职而跟随老子,后创立文始派,写有《关尹子》一书,吕氏春秋和汉书都有收录,道藏收录为《文始真经》。</br>  尹喜以后的传人有麻衣道人李和,陈希夷(就是据说活了八百岁的陈抟老祖),终南山火龙真人,武当山开宗立派的张三丰。</br>  黄裳的师承书里并没有言明,如果确实活了五六百岁,倒是有可能师承张三丰,既然没明确记录,那应该没有直接关系。</br>  《乐育堂语录》阐述的思想与张三丰传下的诸多著述差别不大,书里经常出现‘三丰云’的记录,引述张三丰口诀,更像是以张三丰定下的教学大纲细化的教案,内容更加口语化,更便于悟性不高的人去理解。</br>  书里的内容有理论讲述,有凝神打坐的法门,有修炼层次和状态的详细描述,还有对学生疑惑的解答。</br>  原先曾凡对这本书不以为意,虽然看过背下来,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其中的道理,更别说去打坐修炼,进行验证了。</br>  现在心里动了念头,逐句的思考琢磨,感觉和他最近一直想办法验证的时空颗粒的理论隐隐有某些契合的地方。</br>  其实也不算奇怪,曾凡过去对佛道的功法不以为然,但是对其理念蕴含的哲学思想还是有很高的认同,尤其是《道德经》对他的言行影响很深。</br>  他从来没有刻意去修炼过,也没想着成仙成佛,但是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受到道德经的影响。</br>  对名利不看重,对权势也不在乎,哪怕他最在意的科学研究,认知拓展,他也只是顺势而为,并没有想过不择手段去争取。</br>  这也正符合老子主张的清静无为,无为无不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其自然,摸索其中的规律,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br>  书中讲述的修炼方式和他前几天研究的养生气功,或者那些奇经八脉运行的法门很多差别,更讲究感悟玄妙的先天真一之气。</br>  “从寂然不动之中忽见其大无内,其小无外,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氤氲蓬勃,广大宏通之状,故是天机发动,可采可炼,可为服食长生之大药。”</br>  “天地间至无之内至有存焉,至实之内至虚寓焉。”</br>  “人能于虚无中寻出真实色相,所谓长生不老之药在是,神仙不死之丹亦在是。”</br>  书中的这些话感觉就是在描述他设想的时空颗粒,以现在的科学手段无法测量观察,极其微小却又无处不在,无始无终亘古存在,最微观的基本粒子可能都是由这些颗粒组成。</br>  他的意念场也是由这些无处不在的时空颗粒构成,它们以另一种规律运行,不受现有物理规律的约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r>  假如能悟透时空颗粒与物质世界的作用规律,按曾凡的理解就能超脱现有世界,可以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未来的任意时刻,任意地点,一切都在他的意念场之中。</br>  “人能虚极静笃,始能会得本原,而后知形形色色皆后天有生有死之尸气,虚虚无无乃先天不生不灭之元神。”</br>  书中反复描绘的先天真一之气,虚无之气等等,和他意念场的实质感觉很像,尽管不能确定是不是同一种物质,给他的研究感悟也带来了不少的启发。</br>  这本书已经是他看过的道书里面比较详细具体的书籍了,仍然免不了有太多主观描述,这些内容很多和前人很多表述大同小异,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很难去验证真假,就算是达到那样的境界,也很难证明不是产生的幻觉。</br>  他们的脑波游戏中现在完全可以模拟书中的描绘,让里面的任何一个人练成内丹,元婴,直接表演白日飞升,完全是真实无比的体验,但那也只是大脑中的虚拟景象。</br>  假如这个世界也是类似脑波游戏那样的虚拟世界,这些传说中已经得道飞升的前辈,他们去了哪里呢?</br>  从梦里醒过来,洗把脸照常去上班挣工资?</br>  还是真的像曾凡设想的那样,变成纯由时空颗粒组成的意识体,无我、无他、与天地融为一体,成为不死不灭的存在?</br>  即便是与天地同在,没有了自我的意识,那么修炼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或许是一种自己还无法理解的境界吧!</br>  书里描述的仙界一样分为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等级权限分明,那样的世界和人间有多大的区别呢?</br>  曾凡有点恶趣味的想到,黄裳是不是也看过《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受到了里面内容的影响呢?</br>  毕竟黄裳在蜀中授课的时候,还没有飞升,应该没有去过仙界,他对于仙界的表述很大可能也是二手信息。</br>  曾凡期望达到的境界,是真正搞清楚世界的本源道理,可以自主的超脱这个世界,也可以通过意念投射之类的方式随时回来。</br>  可以回到过去任意时间,也可以去未来任何时间,他可以同时存在于无数个平行时空,这些时空存在于他的意念场中,就像现在的脑波游戏世界一样,可以包容上百万人同时体验无比真实的游戏世界。</br>  曾凡不能完全否认书中的内容,其中很多理念他还是很认同的,但是这种修炼方式对心态、意念状态的要求太高,他这次不想贸然尝试,万一真陷入里面,坐上几年醒不过来,那可就麻烦大了。</br>  他觉得暂时还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把紫外线、x射线在身上实现出来更有用处,可以切实观察到原子世界的面貌。</br>  他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用无线方式连接打印机,将脑中观察到的景象打印出来,这些观察到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在他看来更加靠谱一些。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62_162035/7555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