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经济与相对有限的商业,让绝大部分大明百姓缺乏冒险精神,加上父母在不远游、落叶归根等思想,许多人一辈子别说走出百里之外,就是三十里外的县城,他也未必去过。</br> 要想改变这一切,让寻常人知道冒险的刺激、冒险的收获,享受冒险带来的快乐,那就必须有人能告诉他们冒险的故事,打开他们的视野。</br> 远航的故事太大,找个天桥底下说书的远远不够,必须出书才行,若是活字印刷也搞定了,出的书便宜亲民,那就能大卖。</br> 啥,百姓家买不起?</br> 那就纳入教材,让孩子从社学阶段开始听故事。</br> 这些教材归朝廷采购,咱从娃娃抓起总能行得通吧?</br> 再说了,这会老朱不差钱,他娘的捂着一堆珊瑚不卖,准备有需要的时候就卖几根,为了这件事,徐达、李文忠等人可憋屈了,毕竟自家孩子带来的珊瑚,家里只入账了一根,其他珊瑚全进了皇宫。</br> 珊瑚太多了,多到了只要亮出来,这东西就打劫不了大户的地步。</br> 物以稀为贵,多捂一捂更值钱。</br> 当然,老朱会不会安排人带珊瑚去一趟开封、北平、太原、成都等地卖了大赚一笔,那就是他的事了,这还没算顾正臣“受贿”上交的额外收入,让朝廷采购一批航海教材,朝廷没理由拒绝……</br> 对了,最好是讴歌下老朱的英明领导,顺带吹捧下老朱与马皇后两口子礼贤下士,为民力主远航……</br> 要故事有故事,要大义有大义,要教育有教育,要爱国有爱国,这教材多好……</br> 当然,要完成这件事,需要一个专业人才,而这个人,就是——</br> 罗贯中!</br> 深究西方地理大发现,浩浩荡荡的远航的背后,有着一本书的力量,而这本书便是《马克·波罗游记》。</br> 《马克·波罗游记》第一次向西方打开了神秘的东方大门,让西方人产生了对东方的无限向往,同时,也为资本主义扩张提供了理想的对象,更直接一点地说,那就是找到了一头肥羊。</br> 就连后来的哥伦布,也曾说:“马可·波罗的书引起了我对东方神秘的向往……在我的航行中,很多次是按《马可·波罗游记》里说的去做的。”</br> 所以,书的作用有时候是无法估量的,谁也不清楚它在世界巨变中到底发挥了多少作用,哪怕不是决定性的,那也可能是驱动性的。</br> 正是因为这样,顾正臣才需要罗贯中来完成一本官员航海的巨作,让大明子民也能开眼看世界,知世界广袤,知海外还有世界,并吸引一部分人投身海航之中,继续大明的航海事业。</br> 罗贯中明白了顾正臣想要的是什么,沉思良久,道:“我可以答应你,写一本关于大航海的书,将这些将士的英勇无畏,航海的艰难险阻,最终的荣耀与伟大,都写进去,但我有个条件!”</br> “说。”</br> 顾正臣抬手。</br> 罗贯中盯着顾正臣:“你为《水浒传》作了一首《好汉歌》,那就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一首歌,只要让我满意,我便答应你。”</br> 顾正臣笑了:“当真?”</br> “当真!”</br> 罗贯中十分认真。</br> 顾正臣想了想,轻声道:“说实话,《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适合写一首歌,但写一首词还是没问题。”</br> “词?”</br> 罗贯中狐疑地看着顾正臣。</br> 大明虽然有几个厉害的人物可以写诗词,比如刘基,但他已经死了,还有宋濂,听说今年六月份差点死了,若不是浦江知县是格物学院医学院的人,说不定就挂了,这还不知能不能下床走路了。</br> 剩下唯一一个厉害的,那就是苏州的高启。</br> 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名声在外的厉害诗人了,顾正臣能拿出什么像样的诗词,他连个进士都不是,还是个定远侯,很多时候忙于军务,哪有精力钻研诗词之道。</br> 先生要作词?</br> 朱棣凑上前,沐春也挪了挪脚,徐允恭在不远处支棱着耳朵,马三宝搓着手期待着,小雨滴有眼色,跑去拿来了笔墨纸砚,想了想递给了李景隆,毕竟马三宝的字还很丑……</br> 高令时也很是期待。</br> 要知道顾正臣曾在奉天殿作诗词,技惊四座,那一句“寄意天子委我令,我以我血荐轩辕”至今让人印象深刻。</br> 只不过这些年来顾正臣一直没什么诗词大作,昨日的《好汉歌》虽然朗朗上口,水师上下都喜欢,可终究算不上高雅,比不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类的传世之作。</br> 顾正臣沉吟了下,用手蹭了蹭鼻子,咳了声:“那就作一首临江仙,日后附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开篇之上吧。”</br> 罗贯中胡须动了动,显然不太看好。</br> 顾正臣迈步,肃然道:“考虑到三国鼎立多与长江有关,便以长江入题吧,且听好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br>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br> 罗贯中猛地抓断了胡须,疼痛也顾不上了,傻愣愣地看着顾正臣。</br> 严桑桑眼神中满是爱慕,这就是自己相中的男人,当官能治民,当将能杀敌,当个文人墨客,那也是可以横扫南北的,就这首诗词拿出来,宋濂见了都得点头,高启见了也得喊一声服。</br> 沐春、朱棣、朱棡等人敬佩地看着顾正臣,不愧是先生啊,文武双全,这文的本事,一点都不输任何人。</br> 马三宝催促着李景隆赶紧记,还不忘纠正:“惯看秋风春月,不是爱看,也不是坐看,曹,你会不会写了?”</br> 李景隆差点暴走,你行你来,就你那狗刨的字,能拿出手吗?</br> 高令时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转身走远一点,这个时候太阳正舒服,躺着睡一觉吧。</br> 人比人,不如人啊。</br> 《好汉歌》、《临江仙》,一个粗犷大气,豪气干云,唱罢令人振奋精神,一个慷慨悲壮,荡气回肠,平添万千感慨。</br> 简直绝了!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53_153662/7864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