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转向,南下?
    “三面红旗帜?”</br>  顾正臣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传令道:“减速,全军戒备。”</br>  王良领命,攀爬上去。</br>  邓愈问道:“三面红旗帜,是何意?”</br>  朱棡解释道:“水师安排了一套旗语,出海船只,平日里正常航行,只挂将旗或市舶司旗。一旦遇到危险,商船可挂一面红旗求援,水师也是一样。若遭遇重大损失,伤亡不小,或遇到致命危险时,可以挂两面红旗。只有十万火急时,才会挂三面红旗。与驿传对应的是——八百里加急!”</br>  邓愈深吸了一口气。</br>  这刚出海,就有八百里加急送来,还是派测试蒸汽机一路走海追踪,显然这不是什么小事。</br>  顾正臣并没有急着上去,而是看向值守在底下的众人,认真地说道:“你们在这里,忍着热,汗流浃背,几个时辰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十分辛苦,这一点我知道,卫国公,晋王也都看在眼中。但诸位,蒸汽机船,最核心的便是蒸汽机,没有你们在这里守着,船无法行远,远航无法持续!所以,你们是每一次航行里的英雄!我保证,功劳簿中,你们的名字一个都不会少!”</br>  “定远侯放心,我们定会维护好蒸汽机,绝不让它影响航行!”</br>  庄可均肃然保证。</br>  顾正臣满意地点了点头,让朱棡、邓愈等人先上去,踢了一脚准备铲煤炭的马三宝,然后指了指梯子。</br>  马三宝乖乖地爬了上去。</br>  至甲板上,邓愈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感叹道:“只在里面待了一会,我便难受,他们却要在里面待好几个时辰,记功时,需要多给他们添些才是。”</br>  顾正臣接过赵海楼送过来的望远镜,笑道:“这是自然。”</br>  赵海楼指了指方向,顾正臣用望远镜看去,船行得很快,而且还喷着烟柱,显然是蒸汽机船,除了这些出海的,也就只有太仓州那里有这类船了,金陵在船厂的,一时半会还不会下水。m.biqubao.com</br>  “命——段施敏、梅鸿转向接应,问明来意。”</br>  赵海楼了然,安排人传出命令。</br>  很快,两艘大福船便以一个弧度转向,朝着来船而去,在大致三里外速度减弱,梅鸿亲自带人登船,旋即,三面红色旗帜降了下来,转而挂起了测试专用的蓝色旗帜。</br>  三艘船朝着旗舰而来。</br>  梅鸿、段施敏都打出了安全的旗语。</br>  顾正臣安静的等待着,看了一眼掌舵的林白帆与传令兵,发现各自都在岗位之上,并没有松懈,微微点头。</br>  赵海楼观察之后,道:“对方的蒸汽机关闭了,船也停了下来。”</br>  顾正臣了然,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萧成,然后说:“那就等等吧。”</br>  因为蒸汽机船速度上占据优势,哪怕是大福船全速行进,也足以给宝船带来致命威胁,为了避免意外发生,必须在安全距离时停下来,不允许莽撞地接近。</br>  小船抵达了宝船之下,两个人上了船。</br>  一个熟人,格物学院的李子发,负责蒸汽机测试的人才,另一个则是个军士,看着很是疲惫,双眼里都是血丝,衣襟也有些破烂。</br>  李子发行礼之后,刚想说话,却被一旁的军士打断。</br>  “末将是广东都指挥使司,广州左卫千户黄途安,奉了都司命令,将韩知府十万火急的信件送至!”</br>  黄途安从怀中取出一叠纸张,颤着手将东西递了过去。</br>  顾正臣紧锁眉头,看了一眼朱棡与邓愈,言道:“本侯听说过十万火急的公文急报,听说过边关八百里加急,头一次听说一个知府,送十万火急的信件给一个侯爷,而不是给朝廷的。这事——你不先解释清楚?”</br>  黄途安身体摇晃,脚步踉跄了下。</br>  申屠敏、关胜宝紧张地上前一步,护在顾正臣身侧。</br>  黄途安稳住,看着顾正臣:“定远侯,东莞多达四百余百姓,以惨不忍睹的方式,被倭寇虐杀!这就是韩知府,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将这份急报先送定远侯一份!毕竟,谁也不知道定远侯是在京师,还是在沿海何处!我们这一路打探,追到太仓州时,才得知定远侯出了海,为避免这份书信贻误,这才跪求李子发等人动用船只追来!”</br>  扑通!</br>  黄途安跪了下来,瞪着发红的眼睛,将一叠纸张与书信递过头顶:“末将请定远侯,请东南水师,为东莞百姓报仇雪恨!”</br>  顾正臣脸色一变,看向关胜宝。</br>  关胜宝将书信与一叠纸张接过,交给顾正臣。</br>  顾正臣将纸张先打开来,看到了令人悚然的一幕,一个妇人挂在树上,肚子被剖开,肠子在地,婴孩在地……</br>  “这是——”</br>  顾正臣手微颤。</br>  黄途安回道:“这是东莞的惨状,韩知府让人画了出来,为的就是能请动定远侯,能让朝廷发兵,将倭寇找出来,千刀万剐!末将请定远侯返航南下,前往广东!”</br>  顾正臣将一张张纸看过,然后将一叠纸交给朱棡,然后打开韩宜可的信件看了看。</br>  韩宜可是个官场老人了,他知道这样做并不合适,但他没有办法,广州卫所现在没什么战力,唯一有点战力的,那就是孟书主导的广州右卫,至少主将带头做事,但广州右卫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广州港、广州内港与市舶司,而不是出海作战,且一旦广州右卫调走了兵力,那市舶司与港口就空虚了,那样一来,广州的南大门就人守了。</br>  想来想去,只能调动东南水师的兵力前来协助。但韩宜可不是东南水师的人,无权下命令,这才用加急的方式,将书信送了过来。</br>  “该死的倭寇!”</br>  朱棡怒不可遏,看向顾正臣:“先生,我们这就杀过去,将那些倭寇找出来,将他们剁成肉泥!林白帆,转向!”</br>  林白帆将手放在船舵上,却没有动作,而是看向顾正臣。</br>  邓愈看过图画与书信之后,眼神中的杀气毫不掩饰,对顾正臣道:“百姓被杀,这种事不少发生。可如此残暴、恶毒的虐杀,实在是我平生所未见!这大脖子病不治也罢,你应该命令水师立即南下,让倭寇血债血偿!”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53_153662/7767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