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九百一十八章 正面辩论
    林白帆取来文房四宝,顾正臣刷刷写下约定,签了自己的名,从怀中取出印,哈了口气盖了下去,然后递给朱茂:“该你了。”</br>  朱茂看着眼前类似于契约的东西,沉声道:“你信不过我?”</br>  顾正臣将印收起,平静地说:“呵,给靖海侯动刀子之前,人都快死了还要签名,陛下用印作保,你——大过这几位?”</br>  朱茂知道这种事顾正臣必不敢胡言,只好提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并用了印。</br>  顾正臣看过之后,交给林白帆:“将东西留下,拿好这契书,守住门外,门不开,谁也不准闯来,敢硬闯就拦住。”</br>  林白帆没有立即出去,而是围着屋子转了一圈,还往房梁上看了看,确定安全之后才将弓箭摘下放在顾正臣身边,然后走了出去,关门守着。</br>  房内。</br>  朱茂率先发难:“格物学院毁了正统儒学,你顾正臣便是千古罪人!”</br>  顾正臣反问道:“你说格物学院毁了正统儒学,敢问,毁在何处?”</br>  朱茂不假思索:“这还用说,儒学主张实修身修心,穷理问道,可格物学院呢,竟将儒学解读为做事,不问本心,不修心性,只求实干!这等偏离正统之道的邪说,但凡是个儒士定不能答应!天下读书人畏你者众,可我朱茂不怕你,也有无数读书人不怕你!”</br>  顾正臣往后一靠,椅子晃了晃:“身修心,穷理问道?呵,既然要说儒家主张,那咱就说说君子六艺如何,朱大儒,孔子推崇不推崇君子六艺?”</br>  朱茂凝眸。</br>  顾正臣抬手,一枚铜钱落在手心中,轻声道:“怎么,君子六艺都不知道,还自称是孔夫子的弟子?”</br>  朱茂咬牙:“我自然知道君子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br>  顾正臣翻动着手中的铜钱,点头道:“是啊,礼、乐、射、御、书、数是君子六艺,孔夫子推崇备至并主张将这些发扬光大,后来司马迁在《史记》中直言,夫儒者以六艺为法。换言之,那就是说,儒士的修习之道,应该以六艺为本。这个解释你认可吗?”</br>  “认可!”</br>  朱茂反驳不了,这都是事实。</br>  顾正臣弯腰,从一旁的箭壶中抽出一根箭丢给朱茂,然后拿起弓走了过去:“五射乃是君子六艺之一,指的是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你能做到哪一步,来,让我看看。”</br>  白矢、参连、剡注等都是专业术语,白矢,指的是箭射穿靶子而露出其镞,井仪指的是四矢连贯射出等。</br>  朱茂看着顾正臣递过来的弓,脸色都变了:“我,我不会射箭。”</br>  顾正臣紧锁眉头:“你不是儒家之人?”</br>  朱茂急切地说:“我是儒家之人,但我不精射。”</br>  顾正臣呵了声:“这岂不是可笑,儒家之人竟不遵孔夫子教诲,连五射都做不到。朱茂,你自诩为儒家正统,到底正统到了何处,以谁为正统?口口声声说圣人子弟,可在你身上,我看不到圣人的半点影子与教诲!六艺不修,你就不是君子,不是君子,那就是小人,小人,何谈修身养性,何谈穷理问道!”</br>  一番话,如重锤落在朱茂心头,脸色变得煞白。</br>  在这一刻,朱茂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国子学赫赫有名的成均三助与顾正臣辩驳,结果被顾正臣给骂晕……</br>  情况有些不对劲啊。</br>  顾正臣此人言语犀利,找到一点破绽就能钻出一个巨大的漏洞来,然后将人往死里整,和这样的人辩论简直是找虐啊。</br>  不行,必须掌握主动。</br>  朱茂可不想跪在外面为格物学院造势,开口道:“君子六艺是孔子所提倡,然六艺之中有轻有重。时代不同,国用不同,儒士自然不需要分散精力去修习其他,只需要专注儒学典籍便可。儒家典籍浩如烟海,穷尽一生未必能有所成,而格物学院竟然不主修儒学,分散去学什么匠术、兵法、材料、医学!”</br>  顾正臣抬手:“你说君子六艺有轻有重,可我记得孔夫子说过,六艺于治一也,那意思是说,六艺对治理国家的作用是一致的,谁也不分轻重。怎么,你认为孔夫子说错了?哦,这是想要欺师灭祖啊。”</br>  朱茂打了个哆嗦,连忙起身:“不要胡说!”</br>  顾正臣反问:“你敢说孔夫子没说过这句话,那你的话为何与孔夫子的不同?告诉我,是你错了,还是孔夫子错了?”</br>  朱茂脸色苍白,低了头:“我错了!”</br>  顾正臣呵呵一笑,转而道:“那我再问一句,儒家是不是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r>  朱茂抓住机会开始反击:“没错!看看格物学院,根本就不修身,基础不立,便是邪道!”</br>  顾正臣深深地看着朱茂,轻声道:“格物学院修身不修身,你是不清楚,但你应该看到,格物学院走的是一条治国平天下之路。你们这些人一心钻研儒家典籍,只顾着修身,总需要有人去考虑治国平天下的事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若花四五十年去修身,不思考治国平天下,那谁来安民、谁来御敌,又是谁来帮助朝廷让这大明变得越来越好?”</br>  朱茂喊道:“修身是本,没有这个本,妄谈治国平天下,如何能成?”</br>  顾正臣反问:“陛下修身了?开平王修身了?魏国公、宋国公、靖海侯这些人,谁治国平天下的时候修身了?朱茂,修身是做人之本,只要学会做人,不一定要修到多高深,一样可以治国平天下!”</br>  “行得端,做得正,忠于家国,上无愧于君,下无愧于万民,这就足够了。你们推崇的儒家修身,更像是冲着穷理而去,但格物学院的修身,冲的是治国安邦,御敌于外!你我殊途,但最终将是同归一处,那就是——治国平天下!”</br>  对于儒学动辄几十年的修行,顾正臣是不太看好的,尤其是用不了几年科举便会重开,所有读书种子那可都是冲着中式去的,神马修身不修身的,大家修的是官……</br>  学问只是当官的条件罢了。</br>  看看整个大明就知道,没几个真正厉害的大儒,出了一个王守仁,还是个不安分的主,对传统儒学可谓批判式创新,最终形成了心学,开宗立派……</br>  可惜老王跟着朱厚照混去了,没生在洪武朝,否则这格物学院的堂长非他莫属,那就是一个实干人物,知行合一嘛。</br>  朱茂被顾正臣一番话驳得哑口无言,平心而论,顾正臣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但也不是没有漏洞。穷理问道,格物致知,这才是寻找到根本的正道,顾正臣没有找到这条路,那格物学院走的便是死路!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53_153662/7638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