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以朱茂为首的大儒,顾正臣决定不亲自下场。</br> 这种辩论的事,顾正臣能赢得道理,未必能赢得人心,辩赢了,也无法扭转大局,说不定他们还是不服气,暗搓搓造谣生事。有些文人嘛,嘴巴一张一合,污水就喷出来了。</br> 要彻底一劳永逸地盖下去这不良之风,那就需要重量级人物,当然,这个重量级不可能是老朱,老朱说话也不好使,学问上的事,老朱连个文凭都没有……</br> 所以,顾正臣写了一封信,连同朱标的信一起,安排张培亲自去送信。</br> 浙江,金华浦江。</br> 禅定古寺,香火旺盛。</br> 梧桐树下,风来叶响。</br> 老僧显慧对着眼前年迈,风骨清绝的老者道:“灭而非灭,非灭而灭,非灭而有,既灭而空,空有双泯,理事交夺,如如不动,无即无离。此乃大乘佛教之境。无相居士,你如今可空了?”</br> 宋濂抬手抓了抓花白的胡须,老脸含笑:“要空就需要灭,灭不过来,这空就无法干净。而欲灭成空,还需用儒典,六经乃是吾心,心之为经,经之为心。还是那句话,老和尚,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方可大行于世。”</br> 显慧刚想说话,宋濂身边垂手的二十余岁的年轻人开了口:“先生所言有理,阅尽大藏,所寻皆空,非为大道,真道藏于六经,经之为心,故此,吾身之心便是至宝,我心中自有圣人,何须问佛成佛?”</br> 宋濂哈哈大笑,拍着手喊道:“和尚,我这弟子如何?”</br> 显慧深深看了看年轻人,清瘦脱俗,儒气逼人,一双眼虽不大,却炯炯有神,微微点了点头:“这就是苏伯衡、胡翰自愧不如、天资聪颖的方孝孺吧,果是不凡。倒是无相居士,归乡这么久,头一次舍得将他带到外面。”</br> 宋濂含笑:“年轻人学问做不扎实,出什么师门。”</br> 方孝孺躬身:“非是先生约束得紧,而是弟子不敢不进学,逆水行舟的道理自是懂得。”</br> 显慧夸赞不已。</br> 宋濂对方孝孺安排道:“你且代为师上炷香吧。”</br> 方孝孺答应一声,行礼离开。</br> 宋濂颇有几分得意地看着显慧:“此人如何,可否成大才?”</br> 显慧看着方孝孺的背影,手中盘弄佛珠,道:“此人不凡,定会留名史册,说不得百年之后,此人之名声不输于你。”</br> 宋濂抓起拐杖,缓缓站起身来:“青出于蓝,这是好事。”</br> 显慧言道:“听说王绅也拜在了无相居士门下?”</br> 宋濂点头:“是啊,他的父亲王祎遇害于云南,尸骨无归,为其兄长养育成人,事母孝顺、对兄友爱,且极是善学,这样的人,不收为弟子岂不是损失?”</br> 显慧起身,搀住宋濂的胳膊:“云南啊,那里还不是大明之地。”</br> 宋濂叹道:“是啊,王绅是个孝顺之人,盼望着有朝一日朝廷收回云南,好去收敛父亲骸骨。只不过,朝堂事谁也说不准。奇怪,和尚为何今日提到了云南?”</br> 显慧看着宋濂疑惑的目光,回道:“佛门也想进入云南啊,天界寺住持宗泐前两日发来书信,想要挑选高僧入京,为日后前往云南传播佛法做准备。”</br> 宋濂皱眉:“宗泐的意思是,朝廷要对云南动手了?”</br> 显慧微微摇头:“还没明旨,也无显迹。不过——粮食向西。”</br> 年迈的宋濂走得缓慢,声音也有些舒缓:“佛门察觉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那就说明这场战争不远了。陛下是个英明神武的,不会放任云南在梁王手中不管,拿回来是迟早的事。”</br> 显慧唱了声佛号,然后道:“这些年来,佛门被压制,云南是个契机,教化人心,安抚地方,总需要有些人去做。前些年,无相居士居帝王身侧,曾历陈因果轮回之说,主张帝王以佛教补治化之不足,劝说帝王使真乘之教与王化并行,治心缮性,远恶而趋善,佛门兴盛有无相居士一功。现如今佛门想入云南,却少些机缘。”</br> 宋濂停下脚步,老眼含光:“所以,宗泐在书信中想让我劝说皇帝,准佛门随军入云南,给佛门建庙,增佛门度牒?”</br> 显慧没有否认,微微点头:“确有这份心思。”</br> 宋濂皱眉。</br> 虽说自己从洪武十年便告老还乡了,可与皇帝有过一个约定,那就是只要自己不死,每年朱元璋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去一趟京师庆贺。</br> 洪武十一年自己去了,没惊动外人,入了宫见了朱元璋之后,便匆匆离开,甚至连太子都没见一面。今年自己还活着,九月多还是需要去一趟京师的。</br> 显然,宗泐是想借这个机会,让自己出头劝说朱元璋给佛门一条出路。</br> 宋濂并不认为佛门走到了绝路,事实上,这些年朝廷也没有过于打压佛门,只是按住了佛门的扩张,减少了度牒数量罢了,但佛门想要更多信徒。biqubao.com</br> “我已不问朝事,这些事,还是让宗泐自己去给陛下说吧。”</br> 宋濂认为自己退了,那就应该退个干净,不宜再插手政务方面的事。</br> 显慧预料到了宋濂的回答,轻声道:“此非朝政之事,而是教化之事,是地方安定之事,一番赤子之心,于国、于民皆有利。”</br> 宋濂顿了下手中的拐杖,呵呵一笑:“既是有利,宗泐也可直言,何必需要我这个老头子说话?”</br> 显慧苦涩:“佛不争世。若宗住持亲自进言,显得佛急功近利,有失度化。”</br> 宋濂摇头:“有利家国,何谈急功近利?说到底,宗泐是有些畏头畏尾,不想出头罢了。老和尚,我活不了几年了,佛要来摆渡我,而不是我去摆渡佛,告诉宗泐,佛本无相啊。”</br> 显慧凝眸。</br> 无相?</br> 无相居士!</br> 这话似乎是在告诉宗泐,佛是无相的,只要是于佛有利,便可放手为之,又似乎在说,他宋濂想做什么事,不想做什么事,不是佛说了算,而是他自己说了算……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53_153662/7638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