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寒门养婿 > 第703章 君王事,天下事
    时间转眼即逝。

    一个月后,严冬来临,年关將至。

    东京城到弥漫著喜庆景象。

    皇宫之中。

    周熤正在照常举行朝会。

    “贺国送来的国书提到要与我大魏结盟,共同对抗真国,诸位臣公意下如何?”

    大贺国皇帝拓拔野自从退守大同后,国力逐渐衰退,手中能用之兵已不足十万,急需一个强大的盟友帮助对付大真国。

    拓拔野放低段,派人送来国书,试图与大魏结盟。

    徐济道:“陛下不可,如此大魏会彻底与真国决裂,于我们非常不利。”

    程衡皱眉道:“若陛下对此事置之不理,阿布思利很快就会带兵攻大同,彻底灭亡贺国,到那时对我大魏同样不利。”

    “嘶——”

    周熤深吸了口气,他认为两人说的都有道理,但两人各执一词,他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贾彦朝捋须道:“不如再等等看。”

    意思不难理解,对贺国的结盟提议先不予回復,待到局势有了变化再做选择。

    周熤思忖片刻,“两位宰辅认为如何?”

    程衡点了下头,“臣无异议。”

    徐济微微頷了下首,却是没有说话。

    周熤点点头,一摆手,“那便先如此吧!”

    “陛下圣明。”

    眾臣齐声道。

    周熤頷了下首,了秦鉅一眼。

    秦鉅心下会意,从袖中取出一份詔令,“陛下想问一下,崇奉鲁王的典礼,需要用何等规制。”

    眾臣闻言都是面一变。

    鲁王是鲁国公周宗立死后,先皇周縉给予的謚号。

    如今周熤拿出来议,显然是存了某种心思。

    一时间相的大臣互相眉来眼去起来。

    这里的鲁王典礼规制,并不是指明面上的规格,而是指周熤对生父周宗立的称呼。

    是父亲,还是伯父的问题。

    史大夫张诲出列道:“臣以为陛下应称鲁王为皇伯。”

    “嗡——”

    大殿上立刻响起一阵议论声。

    周熤闻言脸铁青,暗暗將张诲记在了心里,准备找机会拿下此人。

    礼部尚书秦浚生出列道:“启稟陛下,臣认为应称皇考。”

    考指死去的父亲,皇考自然是指死去的父皇。

    秦浚生的意思是周熤在祭奠时称周宗立为皇考,这就相当于认回了生父,將周縉凉到了一边。

    “嘶——”

    “嗡,嗡.......”

    大臣们脸都是巨变,发出一阵议论声。

    程衡脸僵地了几下,咬牙出列道:“启稟陛下,陛下已然出嗣给先皇,称鲁王为皇考,实在是不合適。”

    他显然是不赞同周熤认回周宗立这个生父。

    諫议大夫许致修出列道:“陛下已然出嗣,不应反悔,臣赞同程相所言。”

    显然他也是不能答应此事。

    周熤闻言脸愈发沉,他今日既然于朝会上提出此事,显然是下定了决心。

    这些臣子却是毫不给他面子,这让他如何能不生气。

    “生养之恩不能相忘,臣认为陛下可称鲁王为皇考。”徐济上前一步道:“程相出言阻止,难道是想让陛下做那无无义之人?”

    他这就是胡搅蛮缠了,当初是鲁国公府非要过继子嗣给周縉,为此周縉推諉了很久,最终被无奈,不得不收养了周熤。

    如今周熤坐稳皇位了,却要反悔认回去,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但徐济言辞之老道,让人挑不出毫病,说是神助攻也不为过。

    程衡绞尽脑,竟想不出合適的话来反驳。

    许致修脸一冷,仰起头,愤怒地道:“徐相,话虽如此,但陛下真若如此做了,岂不是让全天下人耻笑。”

    “谁敢!”周熤双目圆瞪,怒道:“朕定要如此,谁也休想拦朕。”

    程衡抱拳道:“臣绝不能答应此事,请陛下三思。”

    周熤没想到程衡会如此坚决地反对,他腾的站起,怒道:“程衡,你......当真要阻止朕?”

    程衡著头皮回道:“陛下,鲁王失去陛下固然可惜,但先皇更不应该此待遇,臣属实不能答应。”

    周熤冷哼一声,摆手道:“徐济替朕擬旨,鲁王为朕的皇考,来年郊祭时,朕便以此旨意所书称之。”

    礼部尚书韩正奇出列道:“陛下,这于理不合啊!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就在此时,户部尚书王钧、工部尚书卫沭等一眾大臣集出了列,都认为这件事太过荒唐,试图阻止这份旨意。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满朝文武竟有半数多不赞同此事。

    周熤脸上的跳几下,神愈发变得冰冷。

    贾彦朝见事要一发不可收拾,急忙出来打圆场,“陛下,不如给大家点时间考虑,择日再行商议。”

    周熤脸冰冷的了台下眾臣几眼,一甩袖子愤愤离开。

    秦鉅大声道:“退朝!”

    眾臣陆续退出大殿,朝会不欢而散。

    周熤返回寢宫一阵摔砸怒骂后,坐在椅子上剧烈地起了气。

    而杨皇后得到这个消息后,登时被气得晕了过去。

    周熤如此做可不单单是对周縉食言,对这个太后来说也是一样的。

    认回生父,也就相当于认回了生母,让杨皇后这个养母如何自?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风的墻,上午君臣在朝会上爭论,下午便传到了市井间。

    天子带头践踏世俗礼法,这简直是要礼崩乐坏的节奏。

    京城百姓再次刷新了对周熤的认知。

    无不在心中腹誹咒骂。

    百姓之所以,对此意见很大,也是有原因的。

    周熤的做为其实影响了许多百姓的利益。

    看似只是天家事,却足可以让民间燃起轩然大波。

    这个时代百姓的宗族观念很强,而无子无后的人在族里过继子嗣的况又非常多。

    大到一个姓氏,小到一个村子,都会有不跟此事息息相关的人。

    周熤作为皇帝,是为天下表率,一旦他带头开了这个先例,民间会不会有样学样呢?

    此事影响的是许多人的切利益。

    民间又怎么可能会不骂他。

    许多世家大族连夜针对此事召开家族会议,试图安族人绪。

    然而,人们的绪又岂是那么容易安的,朝廷一日不出结果,这些人的心便会惶惶不可终日的悬著。

    都怕同样的事发生在自己上。

    君王以作则,民间爭相效仿。

    这就是此时的礼制,周熤若真的一意孤行了,民间就会爭相效仿,令世风逐渐日下,皇朝也会从尊礼重法,逐渐走向礼崩乐坏。

    这件事显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问题。

    而是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宗族传承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36_136062/4999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