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寒门养婿 > 第589章 镜子不止是一面镜子
    周縉咧了下,摆手道:“拿给他们去看看。”

    杨庆急忙接过镜子,送到程衡面前。

    大臣们齐刷刷围了过去。

    “好清晰的镜子。”

    “天下竟有此种奇。”

    “不知此价值几何。”

    王钧脸变了几变,待到大臣们归位,他出列道:“陛下,此一出,朝廷的铜镜作坊怕是会到冲击。”

    说著侧头看了苏牧一眼。

    苏牧闻言心中一嘆,铜在大魏是管制品,铜镜都是由府制作出售,琉璃镜的出现,势必会冲击到朝廷的财政,王钧作为户部尚书自然不会坐视这种况发生。

    “王尚书,大魏本就缺铜,如川蜀还在用铁钱,可是事实?”

    不待周縉说话,苏牧已然开了口。

    王钧角的胡子一哆嗦,“確实是这样。”

    苏牧又道:“琉璃镜替代铜镜,朝廷多出来的铜可以用来铸钱,岂不是正好?”

    “此话不对。”王钧立刻反驳道:“铜镜的售价比之铸造铜钱高很多,户部会因此一部分收。”

    周縉道:“王尚书的意思是?”

    王钧道:“臣建议將琉璃镜的配方收归朝廷所有,以弥补朝廷因此事造的损失。”

    苏牧就知道会是这样。

    现代社会烂大街的东西,却会冲击古代的财政收,他制作的琉璃镜并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

    大魏止民间炼铜,铜镜只能由朝廷制作,全国销售铜镜的收必然不菲。

    王钧在乎的是户部的利益,而琉璃镜的出现会直接抹掉户部在铜镜上的收。

    苏牧轻哼一声,“如此一来,朝廷颁布的法令又有何意义?王尚书莫非要陛下朝令夕改?”

    周縉这下真的为难了,一面是国库收,一面是才颁布的法令。

    王钧沉思片刻,说道:“臣记得专利技法令里有一条,可以出钱购买配方,户部可以出钱购买配方。”

    “也对。”周縉拍手好,“朕让户部出钱买下配方如何?”

    苏牧摇头:“配方持有人不想卖,此与军械无关,也与民生无关,朝廷无权强制购买。”

    “你.....”王钧这次是真的急了,他吹胡子瞪眼道:“难道朝廷要无故承担这部分损失?”

    “朕......”

    周縉没想到事会变的如此復杂,他想將配方收归朝廷,但又不想自己打脸。

    苏牧看出了这帮子君臣的豺狼本,他两手一摊,“区区一个琉璃镜能抵得上砖炉和蜂窝煤对大魏的作用吗?陛下要取走琉璃镜的配方,臣无法阻拦,但陛下如果这样做了,臣敢保证往后不会再有人潜心研究新东西,与热气球、军粮、砖炉、蜂窝煤,类似的东西,也不会再出现了。”

    此时秦浚生出列道:“不过是些奇技巧之而已。制作琉璃镜之人,无非是想以此悦妇人罢了。”

    副相贾彦朝也道:“不错,琉璃镜確实是取悦妇人之。”

    苏牧闻言气得一抖,镜子只是玻璃衍生品而已,玻璃真正的作用岂是表面那么简单。

    这些愚蠢的士大夫。

    苏冷哼道:“哼!无知。”

    贾彦朝和秦浚生没想到苏牧会如此说话,顿时脸一僵。

    宰相和副宰相不过是正二品职,而苏牧是正三品,与贾彦朝的职相差只有两品,与秦浚生同品级,苏牧若不想给人面子,还真可以这样说话。

    周縉沉下脸,皱眉深思起来。

    良久他看向程衡问道:“程相可有话说?”

    程衡沉思片刻,出列道:“陛下既然不准备撤回法令,为今之计只有对琉璃镜课以重税,以弥补朝廷在铜镜上的部分损失。”

    嘶~,苏牧深吸一口气,这个程老头还真会变通。

    周縉闻言思忖著道:“似乎可行,王尚书以为如何?”

    王钧略一思忖,点了下头:“臣也认为可行。”

    苏牧想说,老子认为不可行,但朝廷有针对某进行收税的权利,他此时出来反对,完全站不住理。

    反正羊出在羊上,这天底下不缺有钱人,你们收多,老子就加价多。

    他抱拳道:“臣也无异议。”

    周縉一摆手:“如此便好。”

    出列大臣陆续归位。

    周縉问道:“可还有事要奏?”

    鸿臚寺卿冯居礼出列道:“启奏陛下,贺国使节言说,我大魏于河套侵占贺国东胜州领土,要求朝廷给他们个说法。”

    周縉诧异道:“朕的军队何时侵占贺国河套领土了?”

    苏牧躲在人群中,一笑,殷良和林山海几人果然还是听了自己的话。

    周縉沉思片刻,问道:“占了多?”

    冯居礼回道:“据说贺国的人马已经被驱赶出了河套地区。”

    就在此时,苏牧出列道:“恭喜陛下,彻底收復了整个河套。”

    “这......”

    周縉闻言语结,目看向程衡和贾彦朝。

    程衡移步出列,看向兵部尚书杨杞,问道:“敢问杨尚书,兵部可有收到西北的消息?”

    杨杞巍巍出列,抱拳道:“回陛下,消息称咱们在西北的兵马偶尔会在河套与贺国兵马发生些冲突,规模不大,现在况如何不得而知。”

    话至此,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大魏与贺国两方人马在河套偶尔会发生冲突,时日一久,大魏的军队直接將人家赶出了河套。

    冯居礼道:“贺国使节三番五次找臣说项,此事难办啊!”

    苏牧道:“河套本就是我汉人故土,占都占了,难道还要还回去不?”

    一眾大臣闻言角直抖,话虽如此,但大魏在河套挑起事端,贺国如何能忍,一旦拓拔野解决,肯定会回来找大魏的麻烦。

    周縉摇头道:“派人去问,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

    “遵命。”杨杞急忙领旨。

    “散了吧!”

    周縉站起,离开大殿,刚回到书房坐下,一名太监急匆匆进来,將一封信给了杨庆。

    杨庆將信转呈给周縉。

    周縉打开看完,表有喜悦,也有忧虑,变得极为復杂,他自语道:“果然是真的。”

    “杨庆,给殷良去信,让他速速返京。”

    “遵命。”

    杨庆急忙领旨。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36_136062/4999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