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牧道:“还有一点,文思院的任何事,没有本侍郎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手,除了本,任何人都不能指使你们做事,你们做不做得到?”
他又补了一句,“包括尚书和右侍郎。”
王庭芳道:“下明白,大人才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在工部我们只听侍郎大人的。”
他说著看向其余的人。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快琢磨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在工部我们只听侍郎大人的。’
这句话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在工部只听苏牧的,在外面其他部管不到他们,除非皇帝派人来。
苏牧点了点头。
“属下遵命。”
一眾人齐齐道。
苏牧又吩咐道:“带李守贵去皮革作坊看看吧!需要做什么,听他的安排。”
文思院的这一套班子,都是管理人员,如库经负责查视各库房的账目况,花料管理的是各作坊原材料况,秤子和库子给前两位打下手,门司是护卫头目。
主事、专知、副专知主要是负责统筹各作坊的事务,保证作坊正常运转,以及跟朝廷其他部门对接业务。
这二十余人是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同时管理著十一作坊,很像公司模式,只不过他们的东家是朝廷而已。
苏牧一摆手:“都去忙吧!”
“是。”
眾人一起抱拳,带著李守贵离开了文思院。
李守贵被这些人拥簇著出了宣德门,直奔位于外城的皮革作坊而去。
这些人一走,院子里又只剩下了王庭芳和苏牧,以及门口两名守门的兵丁。
苏牧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著院子里的影壁,静静深思起来。
王庭芳小声问道:“大人,文思院有了热气球的制作方法,兵部会不会前来索要?”
苏牧道:“兵部若来索要,你让他们来找我。”
“是。”王庭芳心中一喜,这下文思院要发达了。
要知道东京城的三大兵作坊,最开始时只有两,南作坊和北作坊。
多年前工部研究出了一种‘以檿为,檀为弰,铁为枪鏜,铜为机,麻索系扎为弦’的重弩,名连城弩,三百步可穿重甲。
朝廷非常重视,遂將人员调走,开设了一个弓弩造作院。
弓弩造作院生产的连城弩,主要部署在东京城、城、西安城,这种级別的城池之上,有了连城弩,城池的防力提升数倍不止。
去了弓弩造作院的人全都发达了。
文思院有了热气球后,不知道会不会被单独拎出去建立一个大型作坊呢?
思及此,王庭芳看向苏牧。
“庭芳。”
苏牧忽然道。
王庭芳忙道:“大人请讲。”
“本觉得文思院三个字寓意非常好,想將文思院从改造一番。”
“大人的意思是?”
“时文思索,不能只思索,要结合实践才行!”苏牧点点头,吩咐道:“从今日起,你负责从作坊中甄选技艺湛的匠人,来文思院做研究。”
王庭芳微微一怔,问道:“大人需要哪方面的匠人?”
苏牧道:“哪方面都可以,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来,我会亲自考核甄选。”
“是。”王庭芳急忙领命,“大人现在就要吗?”
苏牧点点头,“先好,改日一起带来。”
“那下这边去了。”
王庭芳一抱拳,回去收拾了东西,直接出门去了。
他这一走,文思院彻底空了,苏牧溜达回公廨,刚刚坐下,便又被杨庆找上门了。
杨庆將门一关,嘆气道:“駙马啊!您又摊上事了。”
苏牧疑道:“又有何事?”
“諫院和史台都有人弹劾你,说你在买宅子的过程中贱买了孙沛的祖宅,说你和孙沛有不正当的易关系,有私相授,行贿贿的嫌疑。”
苏牧淡淡一笑,道:“果然还是来了。”
杨庆急道:“駙马怎么还有心思笑,陛下一早收到了四五份弹劾您的奏章。”
苏牧摇头道:“是陛下让我建苏府的,我不买宅子怎么建府?”
“您买的太便宜了啊!三万贯的宅子,您只花了两万贯,言们怀疑这其中有,这才是他们弹劾您的理由啊!”
苏牧点点头,问道:“陛下说了什么?”
杨庆斜了苏牧一眼,说道:“说你不缺钱,为何贪这点小便宜,陛下正生气呢!您连续两天被人告状,让陛下很为难!”
苏牧角一,“不缺钱就不能贪便宜了?买东西討价还价不是很正常吗?这件事我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他们要弹劾就弹劾吧!”
“你......”杨庆一时被气得语结,一甩袖子,“话给您带到了,至于如何......唉~,罢了。”
看著杨庆唉声嘆气离开,苏牧眉心渐。
他很清楚,言不会主因为这种小事弹劾他,这背后必然有人授意。
莫非是陈奉从中鼓的?
未必,陈奉只是个五品的郎中,諫院和史台没人会听他的。
鲁国公周宗立?
也不太可能,自从周熤过继给周縉后,周宗立便再也没出过家门,显然他为了给儿子铺路,选择了蛰伏。
答案呼之出,除了徐济和秦浚生,不可能还有其他人。
......
书房。
周縉伏案批阅著奏章,当接连又翻到几份弹劾苏牧的奏章后,他又开始气恼了,吩咐道:“杨庆,通知政事堂,这种小事不要上呈给朕。”
“是。”杨庆急忙领命,而后嘆气一声,退出了书房。
他之所以嘆气,是因为一旦言对某个人群起而攻之,皇帝不理会时,上朝的时候必会有人在大殿静坐哭諫,扰的朝会无法进行,朝中的事务就会慢慢陷停摆状態。
言諫骨头非常,即便皇帝发火,对他们施以庭杖,也不会退。
遇到这种况,通常来说都是皇帝从中妥协,置犯事的员。
言风闻奏事的权力也是朝廷给的,即便皇帝会面对他们的口诛笔伐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
所谓风闻奏事,是允许言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证据的形下,捕风捉影甚至无事生非、虚构节展开各种猜测,对其人进行弹劾。
民间传说的‘舌下有龙泉,杀人不见’,说的就是这些自誉清流的言们。
周縉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先下这些弹劾苏牧的奏章,再慢慢想办法。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36_136062/4999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