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久违的家中,杨清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与夏侯月是说不完的话。</br> 杨清对一众下人勉励了一番就让他们退了出去,独留他与夏侯月夫妻二人待在一起互诉衷肠,享受这难得的甜蜜时刻。</br> “月儿,晚上为夫还要参加县寺那边的庆功宴席,就不在家吃晚饭了。”</br> 窗前,杨清和夏侯月二人依偎在一起,一边观赏着庭院中的风景,一边说着各自的近况。</br> 夏侯月将自己的头从自家夫君的肩上移开,侧了侧身子面对着杨清道:“我早就想到了,已让木兰备好热汤,夫君沐浴后再去赴宴吧。”</br> “还是月儿想得周到,我只顾着说话,把沐浴更衣这事都给忘了。时候已是不早,我这就去了。”说罢,杨清忽然低下头在夏侯月的额上亲了一下。</br> 夏侯月吃了一惊,片刻后方才反应过来,哎哟一声,赶紧将杨清推开,背过身子不好意思地说道:“窗户开着,叫人看见了不好。”</br> 杨清上前又将夏侯月抱在怀中,见她早已羞得满脸通红,一张俏脸在红晕的衬托下娇艳无比,心中一动,又低下头去。</br> 夏侯月见杨清这次竟向自己的红唇袭来,又是一惊,连忙又将杨清推开,跑到窗前羞得说不出话来。</br> 杨清见夏侯月如此害羞,心中一笑,打趣地说道:“月儿回过头来吧,为夫不逗你玩了,先去沐浴咯。”说着,出了房间。</br> 夏侯月转过身来跑到门口,见杨清已向浴室走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温柔一笑。</br> 圆月当空,月色皎洁,清澈如水的光辉被太阴星君洒向人间,让整个沔阳城仿佛笼罩上一抹轻纱,显得如此祥和、如此安宁。</br> 今夜,沔阳县令杨戏取消了宵禁,让城中百姓可以尽情地庆祝季汉北伐的胜利。此刻城内的各家酒肆都聚满了人,饮酒作乐,嬉戏玩笑,真是好不热闹。</br> 不过今晚城中最热闹的地方不在酒肆饭铺,也不在秦楼楚馆,而是在沔阳县寺。</br> 县寺后堂,早已是张灯结彩、灯火辉煌,数十张桌案已在堂内和外面的庭院中支好,案上的美味佳肴也都上的差不多了。</br> 众人鱼贯而入、依次落座,不一会儿就将席位坐得七七八八,现在只等诸葛亮杨清等人到来了。</br> “丞相到。”</br> 杨仪这个沔阳父母官充当今晚宴会的司仪官,走在最前引着诸葛亮、杨清、赵云、关兴、向朗等重臣入内落座,姜维、梁绪、尹赏、梁虔、上官子修等陇右降官也跟在后面在堂内坐下,颇引人注目。</br> “丞相,人都到齐了,您是不是先说几句?”向朗在听完杨戏的禀报后,起身对诸葛亮拱手问道。</br> 诸葛亮笑着点了点头,举起酒杯站了起来,众人见状也都起身相应。</br> “诸君,今晚的筵席乃是庆功之宴,此次北伐斩俘数万魏兵、收复数十城池,可谓已获全功,我等奋战数月终不负先帝之恩、终不负天子之望。</br> 在此,请诸君举杯为先帝贺、为天子贺。”诸葛亮说到此处已是热泪盈眶,一口气将杯中酒饮尽。</br> 众人举杯相和,齐声说道:“为先帝贺、为天子贺!”</br> 待众人喝完这第一杯酒,诸葛亮接着道:“这第二杯酒,是敬那些阵亡的将士们,他们不畏牺牲、舍生取义为汉室兴复抛头颅、洒热血,真不愧是我大汉的好男儿。</br> 在此,请让我等遥祝他们英灵永存、魂归本乡,领骨肉之蒸尝,受家人之祭祀。”说着,将杯中酒倒在了地上。</br> 众人听了皆是神情一肃,也跟着诸葛亮将杯中酒撒在地上遥敬阵亡英灵。</br> 杨清心念一动,拱手对诸葛亮说道:“丞相,清有一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br> “汝何时变得扭捏起来,有什么话尽管说罢。”诸葛亮笑道。</br> 杨清道:“是。此次北伐没于王事的大小将校不在少数,他们为国捐躯忠义可嘉,清以为可在沔水北岸建一忠义祠,供奉阵亡将士的灵位,使他们的英灵可永被世人祭祀。</br> 如此一来既可激励三军将士战意士气,亦可昭显国家表彰重义之心,一举数得,不知丞相以为可行否?”</br> 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顿觉此事可行,心中颇为意动,暗自寻思:“明之此法可比我当年在南中祭祀两军阴魂还要高明些了,这小子总是有奇思妙想让人吃惊啊。只是为寻常士卒建忠义祠似乎于礼不合,怕是会惹人反对啊。”</br> “不可,此事与制不合。祠堂何物?乃是祭祀祖先和先贤之地,岂有将所有阵亡将士都供奉于内的道理?这样做是不符合朝廷礼制的。”诸葛亮尚未说话,长史向朗却立即反对道。</br> 杨清听了暗骂一声老顽固,正要开口反驳回去,又听得向朗语气一软地说道:“当然明之的提议也有道理,不过国家若是一定要设忠义祠,也应当挑选一二贤臣名将入内供奉,一来符合礼制,二来也能收激励人心之效,这岂不是比将所有阵亡将士的灵位都塞进去要好?”</br> “巨达公此言清不敢苟同,军士们为国尽忠、马革裹尸,焉能不能称呼一声贤人?</br> 贤与不贤当依个人品行来判断,而不是以地位高低来确定的。董卓、曹操当年皆身居高位,难道他们是汉室的忠贤,而那些为汉室牺牲的小卒反而不是?”杨清反驳道。</br> 向朗道:“明之,汝此言乃是诡辩,难道高位者只有汉贼就没有忠臣了么?”</br> “老头逻辑还蛮清晰的嘛。”</br> 杨清在心中暗笑了一句,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诡辩之嫌,但辩论不一定要句句都合乎逻辑的,占据辩论的主动权才是关键。</br> 不过也不能一直用诡辩来阐释自己的观点,那样终归是说服不了诸葛亮这类智谋之士的,杨清觉得最后还是得以理服人。</br> 于是拱手朝诸葛亮道:“丞相,建忠义祠就是为了收三军将士之心,让世人晓得大汉从没有忘记这些忠勇之士,只供奉一二人是绝对没有供奉所有将士的效果好,此间差距还请丞相深思。”</br> 向朗见杨清如此也不再做争论,躬身肃立,但听诸葛亮决断。诸葛亮将二人表情尽收眼底,微微一笑,朗声对众人说道:“诸君以为这忠义祠该如何设立?”</br> 赵云第一个应道:“丞相,某以为明之所言供奉所有阵亡将士更为合适。”</br> “是啊丞相,将士们若是知道死后能得朝廷四时供奉,必当人人效死,这比只祭祀一二人更能砥砺士气、鼓舞人心啊。”关兴也附和道。</br> 有他二人打头,接下来出言赞同杨清的人越来越多,诸葛亮看了一下武将多是支持杨清的,而支持向朗的几乎都是文官。</br> 但纵然如此,也只有三四人是明确支持向朗的,大多数文官都未发一言、保持中立,不过这种态度显然是偏向杨清那边的,他们只是碍于礼制和向朗的面子不好说话罢了。</br> 眼见形势是这样,诸葛亮心里有数了,他本人其实也是更倾向于杨清的建议,也是碍于朝廷礼制不好立即表态。</br> 现在大多数人都同意按杨清的法子设立忠义祠,他就没了后顾之忧,遂道:“既是如此,那就照明之的提议建忠义祠吧,待回到成都之后吾自会将此事上奏天子。”</br> 顿了一顿,诸葛亮又侧头对左下首的向朗道:“巨达公,礼制上不必担心,朝中饱学之士颇多,此事定会办得有制可依的。”</br> 他言外之意就是礼制这种事是可以解释的,通过引经据典,供奉所有阵亡将士也就会变得符合礼制的。</br> 向朗自是听懂了这个意思,拱手道了个是,就不再出言反对了。</br> www.yetianlian.cc。m.yetianlian.cc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35_135716/7490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