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右军撤回汉中一事,众人又议起了这几日的公务。</br> 「幼常,处置魏军俘虏一事进行得如何?这几日有多少魏兵愿意归降了?」诸葛亮朝马谡问道。</br> 马谡眉头一皱,回道:「丞相,这些俘虏颇为死硬,尤以那个丘彦最为顽固。这些天谡是用尽了各种手段,又是威逼、又是利诱的,愿意归顺反正的只有寥寥数百人。」</br> 街亭一役汉军俘获收降魏将邱彦以下差不多有一万八千人,但其实俘虏的多、收降的少,愿意反正参加汉军的仅有两三千人,不足总数的两成。</br> 所以诸葛亮才让马谡负责劝化俘虏,动员他们加入汉军。这些人虽败于汉军手中,但毕竟多是经验丰富、刀马娴熟的精锐老兵,有他们补足兵员,汉军的战力也会上个大台阶。</br> 再说有了他们的表率,日后再对上魏军也能减低对手的战意,吸引更多的魏兵降汉。不然将一万多俘虏就这样一直看管下去,每日耗费的钱粮也是不少啊。</br> 「就只有数百人么?」诸葛亮有些不敢相信。</br> 马谡面色一红,轻声回道:「是的。」说完,有些无力地低下了头。</br> 「唉,这些俘虏是担心他们的家人吧?」诸葛亮停下手中的羽扇,神情严肃地说道。</br> 马谡抬头回道:「正是。其实这些天某也看出来了,愿意归降我大汉的俘虏不在少数,只是他们畏惧伪魏军法严苛,担心牵连父母妻儿的性命,这才不敢投降。」</br> 「唉,收降魏兵确是难事,想不到连幼常也没有好法子啊!」</br> 诸葛亮听了不禁在心中叹了口气,他让马谡去处理这件事还是有意为之,乃是看中了马谡擅长攻心之计的优点,没想到他去也是收效甚微。</br> 「尔等有妙计收降这些俘虏否?」诸葛亮问向杨清等人。</br> 他还是决定集思广益,利用众人的智慧好生解决这个难题,毕竟季汉向来以仁义为本,干不出屠杀俘虏的事。</br> 杨清等人听了一时间也是无计可施,魏兵难以收降并未今时今日之事,而是一个困扰刘孙两家多年的问题。</br> 至于为何如此在场之人自然都晓得,并非是魏兵的忠诚度比汉吴两国高,而是因为曹魏的错役制度。</br> 所谓错役制也是曹魏的恶政之一,建立于曹操时代,乃是一种控制士卒、保其忠诚的特殊手段,其具体做法简单来说就是让士卒和家人分离开来。</br> 自董卓造逆以来,汉室衰微、天下板荡,群雄赖以割据一方的军士往往来自于本地州郡,所以士卒和他们的家人一般都在一处,并没有分割开来,这也是大多数诸侯麾下兵户的常态。</br> 只有曹魏一家施行了人役户居各在一方的错役制,强行将士卒与家眷分开,并将这些家眷集中到统治腹地作为人质控制起来。</br> 季汉和东吴都没有如此。季汉是向来以仁义为立国之本,刘备和诸葛亮两位主政之人都不会对军士使用如此恶劣的控制手段。</br> 当年关羽麾下的数万荆州兵马,身居益州的刘备也没有将这些军士的家眷迁徙到成都作为人质控制。</br> 不然吕蒙在袭取荆州后,哪能凭借城内的将士家眷对关羽的大军施行攻心之计,关羽关平父子也不至于落得个败走麦城、身死孙吴的下场。</br> 至于东吴则是因为江东士族豪强的势力太强,部曲制的横行也让孙权搞不成曹魏这样的错役制。</br> 其实各诸侯为了争夺天下并非没有保证属下忠诚的控制手段,但这些手段往往是针对***将领的,专门涉及大量底层士卒的还真只有曹魏一家。</br>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士卒和其家人,曹魏对他们单独设立户籍,称之为士家,如迁徙到邺城集中居住的冀州士家。</br> 士家中的男丁必须世代从军,不能转事其他行业,并且籍内其他人也必须服从国家征战的需要,某些时候也要承担一定的作战任务。</br> 为了获得稳定且更多的士家人口,魏廷还规定士籍内的男子和女子不可以与普通民户通婚,只能在士家内部进行婚配。</br> 发展到后来,曹魏还不顾礼仪人情强行指定婚配,如果分配到女子的士家男丁全部死亡,则家中女子会被指定改嫁到别的士籍家庭,以保证她们继续生育人口。</br> 士籍中的年轻男子则被称为士息,这些人就是曹魏中军的主要兵源,一般都会被征召至都城服役。至于剩下的老弱病残除了负责地方的军事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开垦荒地、宿卫封国等一系列徭役。</br> 士家的负担如此繁重,自然会有不少逃跑之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曹魏还制定了士亡法,规定若有士家籍军士逃亡,全家都要受到牵连,其父母、妻子、儿女甚至兄弟都会被处死。</br> 当然,曹魏还没有傻到一味地对士家之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还是会给予一些甜头以缓解尖锐矛盾的。</br> 例如规定士家中人若有立下大功或别有长技者,可除士名,也就是从士家籍转为普通的民户。还有在某些时候因逃亡而被株连的家眷也不一定会被处死,可能会被罚为官奴婢留得一条性命。</br> 不过,曹魏的错役士家制度也并非是针对所有魏军,而是主要针对两类人。</br> 一是曹操当年打败袁绍、袁术、吕布等人后收降的士卒,二是部分外出征战或镇守边地的中军、外军。魏廷对这两类士卒,往往就会将他们的家眷迁徙到北方腹地居住。</br> 这回张郃带到陇右的五万中军大部分就是来源于士家兵籍,曹魏对逃兵的惩罚都如此严重,更遑论投降敌国了,所以诸葛亮想要将大部分俘虏给收降是极其困难的。</br> 杨清对此事也没有什么好法子,曹魏的错役制度委实厉害,当年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麾下三万魏兵也是无法将他们收于己用,只好送回江陵关押起来。当然后来这三万俘虏又落在孙权手里就是后话了。</br> 「明之,汝向来机敏,可有法子收降这些俘虏?」诸葛亮见众人都沉默不语,只好点起名来。</br> 杨清苦笑道:「丞相,伪魏治军阴险残酷,那错役之法着实难破,清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若是询问如何处置这些俘虏,清昔日在南中时倒也有些心得。」</br> 「罢了,汝就只说一说该如何安置这万余魏兵吧。」见杨清都似乎束手无策,诸葛亮也不强求将俘虏收降了。</br> 杨清道:「是。处置这些俘虏,首要之事就是要将士家兵籍和非士家兵籍区分开来。对于非士家兵籍的魏军一然可以晓以大义收服他们加入汉军,而对于属于士家兵籍的魏军可以分三类安置。</br> 对于顽固不化、一心从贼者须打散编制,把他们安置在南中、汶山等偏僻之地从事挖矿开路之类的重活以惩附逆之罪,时间终身或二三十年不等。」</br> 而对于那些只因害怕牵连家人而不敢归降之人,则可把他们打散安置在汉中等益州郡县进行屯田,时间五年至十年不等。</br> 第三类则是针对第二类中那些是家中独子的俘虏,可发放路费放他们回家,以显我大汉仁厚待人之风。</br> 如此处置,不知丞相以为如何?」</br> 诸葛亮思忖半晌后,笑道:「善。这般处置几乎已是最为妥当的办法了,威公你们说呢?」</br> 「丞相说的是啊,明之此法极其巧妙,可谓恩威并济、行之有效。」杨仪说道。</br> 胡济也赞同道:「此法虽不能大收降卒,但能尽其力、用其才,毕竟我们不能一直养着这些魏兵啊。」</br> 其他人也表示同意,于是诸葛亮就命马谡依杨</br> 清之法行事,抓紧将上万俘虏处置妥当。</br> www.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35_135716/7490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