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数日,各地被查的冤假错案就多达百余件,萧风把汇总的节略拿到西苑去给嘉靖看。</br> 嘉靖看着一件件案子,既吃惊,又开心。</br> 吃惊的是朕的大明竟然有如此多的冤案。开心的是每一件冤案被平反,都意味着怨气变成阳气,助朕飞升啊!</br> 不过看着看着,嘉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狐疑的看着萧风。</br> “师弟啊,这些案子五花八门,可怎么最后绕来绕去的,结案语都是严世藩之罪啊?</br> 比如这一件,豪绅陷害庄户,诱奸庄户妻子致人自杀,也是严世藩指使的吗?”</br> 萧风面不改色:“万岁,众所周知,严世藩喜好美女,且十分变态。</br> 不但喜欢双管齐下,还喜欢他人妻妾。这件事儿的发生,正好符合严世藩的口味。</br> 上梁不正下梁歪,那豪绅也供述了就是听说了严世藩的事儿,才学坏的。”</br> 嘉靖挑挑眉毛,看着萧风,萧风笑道:“师兄,这些冤案背后都有贪官。贪官出自朝廷。</br> 为冤案翻案固然是好事儿,可若是贪官太多了,百姓就难免心生不满。</br> 这些年万岁在干什么呀?万岁如此英明,为何放任这许多贪官污吏祸害百姓,这难道不是万岁的错吗?</br> 百姓一有这种想法,因为平反冤案得到的气运,就不容易为师兄所用,更可能被这新生的怨气冲淡。</br> 而严世藩之罪,天下皆知。他阴狠毒辣,毫无底线,在百姓心中,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br> 百姓的怨气犹如散落于地的垃圾,都由严世藩这个垃圾坑收纳,污染自然也就变小了。</br> 让百姓知道,这些贪官污吏,都是他一手所为,这些冤假错案,都是他一手造成的。</br> 百姓自然就只怨恨严世藩,不怨恨万岁了。这样一来,新生的怨气由严世藩承受,新生的气运归于师兄。”</br> 嘉靖恍然大悟,并且十分理解。他这些年一直在干的就是两件事:第一修道,第二找背锅侠。</br> 谁能帮他修道,谁就深受他的喜爱,谁背锅背得好,也会深受他的喜爱。</br> 夏言和严嵩都是写青词的高手,这能帮他修道,所以深受他的喜爱。</br> 但严嵩同时还能帮他背锅,因此严嵩就比夏言更受喜爱。</br> 现在师弟一边帮他修道,一边帮他甩锅给严世藩,看来师弟果然与我心有灵犀一点通啊。</br> 严世藩为朕背锅,这是理所当然的。别说他罪大恶极,又已经死了。就是他没罪,而且活着,需要背锅的时候也得背!</br> 不过嘉靖还是有些疑虑:“师弟啊,严世藩再罪大恶极,可他毕竟受到了朕的重用啊。</br> 百姓难道不会想,若不是朕重用严世藩,严世藩也无法做恶,最终这些怨气还是归于朕身上吗?”</br> 这个顾虑合情合理,萧风必须做出解释,他微笑着看着嘉靖,一副“我早就帮你想到了”的表情。</br> “师兄,这件事儿却需要小小地委屈师兄一下了。”</br> 嘉靖睁开眼睛,他不喜欢委屈自己,不过还是先听听萧风说什么。</br> “师兄,你曾经夸过严世藩是天下奇才,这句话天下人都知道,咱们还得继续这么说,咱们得认怂。”</br> 嘉靖脸上有点不自在,他当初夸严世藩夸得越狠,如今打脸就打得越疼,为啥还要继续这么说呢?</br> “师弟,严世藩确实有才,但却有才无德,不及师弟你多矣。”</br> 萧风严肃的说道:“师兄,严世藩心机深沉,智计绝伦,我曾多次在他手上吃亏,这是人人皆知的事。</br> 他是个不世出的恶鬼,这世上罕有能匹敌他的。唯一能胜出他一筹的,也就只有师兄你了。</br> 只是可惜……”</br> 嘉靖微微皱眉,前面萧风说曾在严世藩手上吃亏,这事儿他是很清楚的。</br> 后面萧风说世上唯一能胜过严世藩一筹的就是嘉靖,嘉靖虽然略有些惭愧,但也觉得没什么错。</br> 自己其实什么都知道,不动他们父子,只是为了让他们父子背锅而已。对,就是这样的,谁敢说不是!</br> 可萧风后面这半句话,显然是有转折的,俗话说的好:啥事儿就怕“但是”把口气一转……</br> “只是可惜什么?”</br> “只是可惜万岁需要日理万机,看天下之事;严世藩却一心作恶,只关注他自己的恶事儿。</br> 万岁是以堂皇之心,烛照天下,严世藩却躲在其父身后,利用了其父首辅之位的灯下黑影,蝇营狗苟。</br> 万岁是以至善之心治天下,严世藩是以狠毒龌龊图私利,自古小人易知君子,而君子难知小人。</br> 所以严世藩才能嚣张一时,犯下许多罪孽,带坏了大明的风气。”</br> 嘉靖微微点头,严世藩的坏,确实超出常人所思所想,萧风这番为自己开脱之词,却也合情合理。</br> “何况师兄从始至终,并未真正重用过严世藩。他最高官职,也不过是个光禄寺少卿,大理寺少卿而已。</br> 区区一个四品官儿,在朝堂中能有什么作为?凭什么让众人畏如蛇蝎,望风景从?</br> 还不是他利用其才智,把严嵩顶在前面,狐假虎威吗?严嵩也不知道严世藩这许多罪孽,否则岂能不管?”</br> 嘉靖一愣,萧风对严嵩可没什么好感啊,自己一直觉得放过严嵩这事儿,师弟不是很满意呢,怎么今天替严嵩说上话了呢?</br> “从严嵩后来的表现看,他肯定是不知道严世藩干了那么多坏事儿的,他自己也是追悔莫及。</br> 师兄正是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对严嵩网开一面,未加株连,这一点,天下人人皆知!”</br> 嘉靖连连点头,表示就是这样,你也看出来了是吧,严嵩其实也不知道严世藩有那么坏的。</br> “严嵩是严世藩的父亲,两人同居严府,朝夕可见。可是连严嵩都不能知道严世藩做了那许多恶事!</br> 可见严世藩在作恶这方面,当真是天纵奇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万岁一时不察,有何奇怪?</br> 百姓只要能想通此节,自然就会理解万岁,你说对吧,黄公公?”</br> 黄锦停下扒灰的手,连连点头:“理解万岁,理解万岁!”</br> 嘉靖很高兴,觉得百姓能理解万岁很好,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新的心理平衡。</br> 师弟说得没错啊,我确实没有给严世藩太大的官职。这说明什么?</br> 说明我虽然一时不察,但福至心灵,隐约觉得严世藩可能是个坏种!</br> “而且师兄最后能够洞察严世藩的奸恶,不但果断将其处死,且以雷霆之势铲除严党,正是明君所为。</br> 适才这番道理,我已经编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道君天子除魔传》,让朝廷掌控的书坊准备印刷了。</br> 只要万岁不反对,这本书很快就能出现在大明的各个角落,百姓看完之后,自然只恨严世藩,不怨师兄了。”</br> 嘉靖淡淡一笑:“你呀,就是胡闹。朕一心修道,清静无为,岂会好这些浮名?</br> 不过既是你一番苦心,帮我化解怨气,增加气运,而严世藩也确实罪有应得,那就这样吧。”</br> 萧风走出西苑,冲着等在西苑门口的燕娘笑了笑。</br> “让教坊司会同礼部,那本《道君天子除魔传》立刻放出去,各地书坊免费赠送。</br> 戏班子都唱起来,官府出钱,给老百姓唱,唱得好的,当地官府要给予奖励。</br> 要让所有百姓都知道,那些冤案都是严世藩搞出来的,与万岁无关!”</br> 国家有倒山之力,短短几天之内,大明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坏事都是严世藩干的,与万岁无关。</br> 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质疑,但很快就被百姓们的声浪压倒了,而且理由十分的简单粗暴。</br> 这是朝廷说的!那就是真相!你的观点再新颖,再有道理,还能比朝廷说的更有权威性吗?</br> “严世藩当然是坏的,可抛开他的恶毒不谈,万岁就没有责任吗?”</br> “人家万岁都承认自己一时不察了,你还想怎么着?”</br> “严世藩能骗得过万岁吗?我看万岁是压根不想管吧?”</br> “万岁曾亲口说过严世藩是天下奇才!再说了,连萧天师都承认不如严世藩聪明机智,骗过万岁又有啥稀奇的?”</br> “可严世藩就在万岁身边啊,他收那么多钱,干那么多坏事儿,万岁能不知道吗?”</br> “严嵩还是他爹呢!离他不比万岁近吗?他爹都没发现他干那么多坏事,凭什么万岁就能发现啊?”</br> “可是……谁能证明严嵩不知道严世藩干的坏事儿啊?”</br> “万岁没杀严嵩啊!这还不足以证明吗?如果严嵩知道那些事儿,万岁早就把严家满门抄斩了!”</br> “……你说的也有道理,最后万岁毕竟是杀了严世藩的。唉,还是听朝廷的吧。”</br> 就这样,全国的冤假错案不断被平反,嘉靖的声望却越来越高,人们都说过去是严世藩造的孽,现在是万岁平的反。</br> 民间的声音自然会传到嘉靖的耳朵里,嘉靖高兴不已,觉得师弟真是太为自己着想了,这一招太牛了。</br> 因为心情愉快,所以嘉靖第二天上朝时,着实地夸奖了一下礼部和教坊司,说他们的书坊、戏院办得不错,起到了拨乱反正的积极作用。</br> 燕娘官职太小,没资格上朝,徐阶作为礼部代尚书,接受了表扬。</br> 并谦虚地表示,这都是万岁领导有方,萧大人忠君之心,我们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而已。</br> 然后徐阶特意强调,刚刚从青州知府任上,升到礼部右侍郎的杨继盛,在此事中表现突出,不负圣望。</br> 就在君臣互吹,一片祥和之际,一个干巴瘦的家伙走出队列,一拱手,干巴巴地开口道。</br> “万岁,臣海瑞奉旨清查冤假错案,发现一宗冤案。</br> 因案情牵涉甚大,臣不敢擅专,需向万岁禀明,请万岁准许臣等处置!”</br> 嘉靖笑道:“是海瑞啊,什么冤案,之前不是给你们旨意了吗,处置就是了,何须向朕禀明呢?”</br> 海瑞木头似的脸上表情严肃:“万岁,臣查实当年严嵩所呈,证明夏言收受曾铣钱财一事,并不属实!</br> 卷宗内所附曾铣的行贿信笺,以及夏言回信,均系伪造。由此可知,夏言收受曾铣钱财,应是严嵩陷害!”</br> 本来热烈和谐,暖若三春的朝堂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有些朝臣甚至感觉自己忽然间都能看见嘴里冒出的白烟了。</br> 嘉靖整个人也像被冻住了一样,一动不动地看着海瑞,冰冷的眼神让站在海瑞身边的臣子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br> 然后不由自主地退后一步,垂下头,生怕被嘉靖误认为站在海瑞三米以内是对海瑞有声援的意思。</br> 海瑞一动不动,微微低头,微微弯腰,这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奏事姿势,嘉靖挑不出毛病,目光的威力也无法发挥。</br> “海瑞,你抬起头来,看着朕,再说一遍,是什么事?”</br> 海瑞遵旨抬头,目光和嘉靖直直地对视:“万岁,夏言收受曾铣钱财一事儿,当为严嵩所陷害!”</br> 嘉靖确认了自己的目光对海瑞没有附魔效果,于是将口气愈发冰冷了几分,同时脸色也更加可怕。</br> “海瑞,是谁指使你为夏言翻案的?”</br> 海瑞表情十分诧异,眼神百分无辜,言辞千分无奈,语气万分委屈。</br> “万岁圣旨,内阁诏令,十年之内,冤假错案,一律查实重审。此案事关谋逆,事关人命,优先级极高。</br> 臣身在职守,奉公行事,何谈有人指使?夏言之案有疑,自当查实重审,何谈为夏言翻案?”</br> 嘉靖勃然大怒:“放肆!你这是在跟朕说话吗?下去!”</br> 海瑞下去了,但随即又上来了:“臣,海瑞,恳请万岁准许臣等重查此案!”</br> 嘉靖大怒:“朕让你下去,你敢抗旨?”</br> 海瑞诚恳地说:“臣不敢。万岁下旨让臣下去,臣已遵旨。但大明律条规定,言官可不经请旨自行上奏。</br> 廉政院乃言官之属,臣奏本未得结果,故此臣不敢不再次请旨,还请万岁恩准臣等重查此案。”</br> 嘉靖眯起眼睛,危险地看着海瑞,这家伙竟敢钻大明律的漏洞!你他妈的跟谁学的?</br> “下去,这次,不许再上来了!”</br> 海瑞再次退下,然后再次上前拱手:“万岁,太祖治大明律,不得堵塞言官进言之路。</br> 万岁旨意不合大明律,不合太祖遗训,臣不敢领旨。请万岁恩准臣等重查此案。”</br> 嘉靖怒极反笑:“好,朕这就罢免了你的廉政院正卿之职,一撸到底,你已经不是言官了,你也不是官了!滚出去!”</br> 海瑞摘下帽子,跪倒在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br> “万岁,草民海瑞,奉旨申冤。前大明首辅夏言,为严嵩构陷,被冤枉结交边将,收受曾铣贿赂,草民请万岁下旨重查!”</br> 嘉靖猛地一拍桌子,指着海瑞,气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眼睛瞪着陆炳。</br> 陆炳无奈地看着嘉靖:万岁,你想让我干啥?你倒是说呀?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让我干什么呢?</br> 萧风拱手上前:“师兄,海瑞曾有大功于国,便是其言语耿直,冲撞了师兄,也还请师兄息怒。</br> 大明有今日国运昌盛之局面,乃师兄呕心沥血所得,来之不易,还请师兄三思啊。”</br> 嘉靖深吸了一口气,略微冷静了一些。他刚才真想让陆炳喊锦衣卫上来廷杖,先把海瑞的屁股打飞一半儿再说!</br> 不过萧风的话提醒了他,海瑞的忠直名声天下皆知,自己一顿棍子,只会增加海瑞的名声,却降低自己的名声。</br> 嘉靖是聪明人,在修道这方面一向举一反三,触类旁通。</br> 他立刻联想到,妈的这也是“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啊!”</br> 你海瑞的好名声本来就已经很多了,你还想增加?朕的好名声……实话实说,不算太多。</br> 师弟好不容易帮我在民间得到了点名声,还没焐热乎呢,你就想拿走?</br> 所以嘉靖强忍怒火,决定暂时放弃物理,进入以理服人的模式。他努力地让语气平静下来。</br> “你说严嵩所交的书信证据是伪造的,可有凭据?”</br> 海瑞跪在地上,光着脑袋说道:“确有凭据。夏言的回信,虽看似笔迹一致,但与夏言日常所书对比,笔锋处略有不同。</br> 臣已请翰林院多位擅长书画者品鉴,皆认为非同一人所写。且顺天府画师直接断言,绝非一人笔迹!”</br> 嘉靖皱皱眉:“顺天府画师又是谁,怎么他比翰林院众人更厉害吗,还值得你单独拿出来说说?”</br> 海瑞的声音里带着对技术专家的敬畏:“启禀万岁,顺天府画师乃一代奇才。</br> 其三十岁之前不过一寻常画师,为顺天府画影图形,张贴布告而已。</br> 然数年之前,忽然开窍。不但画功大涨,且开创了‘生死肉骨’的画法,已成为一代宗师。</br> 他鉴赏书画,已达化境。若书画为一人所做,纵使千变万化,亦可识得。</br> 万岁若不信,可召他上殿,亲自试验便知。”</br> 嘉靖冷笑道:“越发说得神乎其神了,好,我就让你死心,来人,宣顺天府画师上殿!”</br> 顺天府画师正在顺天府衙门口对着来往的行人写生呢,就被锦衣卫给拎到了金銮殿上,倒也没有多惊慌。</br> 因为几天前海瑞就跟他说过了,案情需要,可能要请他在万岁面前做字画鉴定,他有心理准备。</br> 嘉靖看着这个其貌不扬的画师,先用目光压制住对方,让对方慌乱起来,然后才淡淡地说道。</br> “一个顺天府的画师,你也懂鉴定书画吗?”</br> 画师十分诚实地摇摇头:“回万岁,微臣不懂。”</br> (明朝时官吏在称呼上分得不那么清楚,一般都按官称,毕竟也是吃皇粮的事业单位。)</br> 「不投票不催更,是不是看不起我顺天府画师?」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33_133864/7553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