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这本小说很健康 > 第529章
    除此之外,《封神演义》还有一个极大的问题,那就是在核心三观上的问题非常严重。</br>  通观整本封神演义,普通读者看来可能就是商代周,阐教大战截教,非常普通的两个阵营对抗的故事罢了。</br>  但真实情况哪有这么简单,作为一个优秀的作者,总是要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塞进自己写的小说里面的。</br>  而封神演义属于那种個人三观非常浅显的那种,甚至直接摆到了明面上。</br>  比如作者支持的就是阐教,也就是阐教背后的三观:精英治国理念。</br>  在封神演义的设定里面,阐教的主张“奉天承运”。以顺应天道之势、遵守天道之意为立教准则。为众生阐述大道真理!</br>  所以招收徒弟的标准是精英化,只招收那些根脚优良,资质不凡的先天生灵。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优中选优,把每个城市和地区最杰出的人才挑选过来,也就是清华北大的招生策略。</br>  与之相反的截教,教义是指截取一线生机,所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而遁去一。这遁去的一,就是截教所要截取的一线生机。</br>  简单的说,就是虽然命运规定了我失败的几率高达98%,但我拼了命的也要夺取那最后2%的成功率,这个截教就非常符合截教后来的所作所为了。</br>  毕竟哪怕通天教主明明知道天道就是周兴商亡,商朝失败的几率高达98%,但到最后依然不顾一切的赌上全部家当,去试图夺取那可怜的2%的成功率。</br>  而在收徒的策略上面,阐教的门徒广成子有一句话很能够形容,就是“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br>  这句话可以理解成,他们阐教只招收高贵的哺乳动物,而截教则不但招收哺乳动物,其他的昆虫,无脊椎动物,卵生动物等等,就连苍蝇蚊子也能够进入截教,成为截教的弟子。</br>  而用通天教主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推崇有教无类,不管弟子的资质如何,是否是杰出的精英,只要他有一颗向上学习的心,那就能够成为自己的徒弟,得到自己的教导。</br>  而这两种收徒观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阐教的核心只有12金仙,燃灯,以及一些三代弟子和编外弟子,加在一起总共不超过100人。</br>  而截教的弟子则超过上万人,通天教主在最后甚至还能够豪横的不下万仙阵,试图和阐教再斗上一场。</br>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读者是认可阐教的要顺应天命,老天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同时推崇精英教育,只需要教导那些少数精英人才就可以了。</br>  还是认可截教的那种事实也要胜天半子,哪怕天意以定也绝不认输,同时有教无类,所有人只要有一颗求学的心,就可以得到统一教育的理念呢?</br>  好吧,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但封神演义的作者肯定是更加认可阐教的理念,推崇顺应天命和精英教育,否则他就不会安排阐教来帮助周国,而是调过来安排截教去支持周国了。</br>  但这一点刘旭是极为不认可的,做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子弟,刘旭肯定是和精英教育不沾边的。如果当时的教育体系奉行的依然是精英教育的话,那像刘旭这样的小镇做题家,最后根本不可能去搞什么历史研究,只能当个苦哈哈的搬砖人了。</br>  所以刘旭其实非常喜欢截教,而极为厌恶阐教。</br>  不过这一点也不能过于责怪作者,因为这种观念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普遍观念。</br>  在明朝时期,奉行的是科举制度,也就是精英教育的制度。</br>  除了极少部分愿意舍家弃业,把一点点田产卖了,都要供孩子读书的穷苦人家之外。</br>  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家庭中上之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脱离生产,资格接受教育,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最后成为社会官员。</br>  也正是因为只有官员和富商才有能力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而等到自家的孩子出人头地,获得功名之后,就又可以送自己的孙子,曾孙,乃至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去读书。</br>  这也是所谓的读书人家,士香门第,诗读传家等等各种世家出现的原因,因为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官员世家,通过高成本的精英教育,从而一代又一代地把持着社会的统治阶级。</br>  如此一来,士兵的儿子只能打仗,农夫的儿子只能种田,而官员的子孙后代就可以一轮又一轮的当官,从而让整个阶级彻底固化下来。</br>  而封神演义的作者,显然也是这套体系的受益者,他当然不可能愿意破坏这样的体系,反而要不断的鼓吹这种精英教育的正确性,以及在小说里面批判有教无类的思想。</br>  根据封神演义里面的剧情,截教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有教无类,将很多混蛋魔头都给吸纳了进去,搞得整个截教内部乌烟瘴气,动不动就是杀数万百姓用来炼制法宝,同时还推动瘟疫,天灾等等惨无人道的手段,用来论证截教灭亡的合理性。</br>  从而彻底否定有教无类的思想,全面推崇精英教育的理念。</br>  整本小说里面,唯一让刘旭感到满意的理念,大概就是和西方教育有关的东西了。</br>  在封神演义里面,西方教一开始是一个极为贫瘠,连徒弟都没有几个,打架甚至要自家二教主亲自上阵的可怜教派。</br>  可是随着封神大劫结束,西方叫反而成了最大的赢家,不但捞走了孔宣这个能力最强的圣人之下第一人,还把截教几乎整个都给一锅端了。</br>  截教的一万仙人,被西方教捞走了三千红尘客,另外截教的几个强大的徒弟,也都被西方叫给带走了。</br>  就连阐教自家的慈航真人等等十二金仙,也被西方教给带走了。</br>  对了,这个慈航真人就是后来的观音菩萨,从男儿生变成了女儿身。</br>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观音菩萨在唐朝的时候还是男儿身,结果等到武则天以后,观音菩萨的形象就逐渐变成女儿了。</br>  所以在作者的笔下,佛教的崛起,其实是坐山观虎斗,无耻的夺取了道家的精华弟子,这才有了后来的佛家盛世和西游故事!

    三月,初春。</br>南凰洲东部,一隅。</br>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br>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br>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br>,。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br>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br>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br>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br>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br>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br>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br>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br>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br>那里,趴着一道身影。</br>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br>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br>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br>顺着他目光望去,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秃鹫,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br>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半点风吹草动,它就会瞬间腾空。</br>而少年如猎人一样,耐心的等待机会。</br>良久之后,机会到来,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br>,,。,。</br>
本文链接:https://www.picdg.com/129_129090/73242783.html